水的交替循环是岩溶发育的主要条件,即使具备岩性条件、构造条件,若缺乏水的溶蚀作用条件,仍不能发育岩溶,因为只有不断地运动着的水流才可能产生对可溶岩层的溶蚀作用。
地下水的交替循环过程,即是溶蚀作用的过程。裂隙越发育、越富水,水的交替循环、溶蚀作用越强烈,岩溶越发育,它们相辅相成。原岩裂隙不发育的地段,无地下水,缺乏水的活动,岩溶不发育。可见,可溶岩体内的构造不均匀性、透水性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地下水的储存、交替循环的地域“选择性”特征,造成岩溶发育的不均匀化、复杂化。
不同的地貌单元、不同的水动力区段,其地下水交替循环类型不同,岩溶发育类型亦不同。分水岭、地下水补给区,水流交替以垂直循环为主,相应发育的岩溶形态为“垂直型”,如垂直漏斗、竖井等;径流区、排泄区,地下水交替循环以水平流动为主,侧向冲蚀、溶蚀强烈,岩溶发育以“管道型”(溶道)为主,如溶洞、水平管道、廊道等。
一般情况下,区域地表水的排泄基准面使地下水的交替循环强烈部位受限于排泄基准面形成的水流梯度以上的浅部(即排泄基面控制的水动力剖面范围的浅部),并具有垂向的分带性,如垂直渗流带、季节变化带、水平循环带;并相应发育不同形态的岩溶,如垂直型(垂直漏斗、垂直溶隙等)岩溶、水平型(如暗河管道等)岩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