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系南津关组除底部为不纯碳酸盐岩-泥质条带灰岩与页岩互层外,基本属于厚—巨厚层碳酸盐岩组,有利于岩溶发育,为强透水层,洞穴、暗河发育;分乡组由互层灰岩夹页岩组成,属不纯碳酸盐岩组中的间互型,其中灰岩单层厚度和连续厚度较大,有利于岩溶发育,但由于水流受页岩夹层的限制,岩溶顺层发育,属中等-弱透水层;红花园组由厚-巨厚层灰岩岩组构成,属纯碳酸盐岩组,总厚度22~40m,有溶洞发育,泉流量最大可达30L/s,为中等-强透水层;大湾组—五峰组除底部为非碳酸盐岩外,基本属于薄-中厚层的泥质灰岩岩组,灰岩泥质含量高,且夹有少量页岩,限制了岩溶发育,一般以裂隙-溶隙为含水介质,属于弱透水岩组。
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为非碳酸盐岩类。
二叠系栖霞组为不纯碳酸盐岩组,其间夹有薄层泥质岩类且含有大量燧石结核(或团块),多发育小型洞穴和溶隙,裂隙—溶隙可构成相互连接的网络,常见流量很大的溶隙泉,属中等—较强透水层,其顶部为几米厚的马鞍段页岩;茅口组为不纯碳酸盐岩组,以厚层含燧石结核微晶灰岩为主,燧石结核或团块在断面面积上约占20%~30%,地下水多沿溶隙汇流,溶隙为主要含水介质,属于中等透水层;吴家坪组、大隆组属非碳酸盐岩组,为相对隔水层;长兴组的特点与茅口组相同。
三叠系大冶组下部为不纯的碳酸盐岩组,主要为豹中厚状微晶灰岩夹页岩,或二者交互,页岩夹层由上往下逐渐递增,上部基本为纯碳酸盐岩,中部页岩厚度达10%~20%,下部达40%~60%,所以上部为强透水层,下部为层状非均质透水层,构成强弱交替的含水系统,底部为相对隔水层;嘉陵江组为纯碳酸盐岩类,偶夹有泥质条带和薄层钙质页岩,岩石类型为灰岩,是岩溶化最强烈的地层之一,发育有各种岩溶类型,由溶隙—洞穴和管道构成岩溶透水介质,属强透水层;巴东组上、下段为非碳酸盐岩类,中段为泥灰岩、灰岩夹少许砂页岩,属不纯碳酸盐岩组,是岩溶中等发育的层位。
白垩系—第三系为非碳酸盐岩组,属隔水层。
在寒武系—第三系地层剖面中,不同岩溶岩组交替出现,岩溶发育程度、透水介质类型及透水性大小呈交替变化形式,强弱相间,其中石龙洞组、光竹岭组、三游洞群、南津关组、嘉陵江组为强透水层;新屋组、红花园组、栖霞组、茅口组、大冶组、巴东组中段为中等透水层;茅坪组、大水井组、毛田组、覃家庙组、平善坝组、大湾组—临湘组为弱透水层;其余为隔水层和相对隔水层。含水层与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大多呈相间分布,因而构成宜万线区域多层水文地质结构体(图3-16)。
图3-16宜万铁路水文地质略图
图3-17宜万铁路线构造地质图
(二)确定地质构造
宜万线位于我国东部的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中南段和长江中下游东西向构造西段延伸部分,及其两者的交接、复合部位,构造较为复杂,如图3-17所示。具体包括:①江汉平原沉降带——线路跨越该沉降带地域很少,只涉及由白垩系至下第三系地层组成的宜昌单斜地层;②长阳东西向构造带——主要由近东西向的褶皱和压性、张性断层,北西和北东向的扭断层及近SN向的横张断裂组成,主要有长阳倒转复背斜、天阳坪断裂、仙女山断裂;③ 新华夏系构造带——主要位于榔坪以西地段。测区表现为联合弧形构造带,北北东向复合式构造带两种构造型式。主要构造有清太平复向斜、客坊倒转背斜、大青山-十里牌断裂、建始-恩施断裂、金子山复向斜、齐岳山背斜、方斗山背斜等20余处。
复杂岩溶隧道与构造关系如表3-4所示。
(三)初步确定暗河系统位置、分布、主要特征及其与线路的关系、影响程度等
主要暗河系统位置、分布、主要特征及其与线路的关系、影响程度等如表3-5所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