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隧道围岩岩溶含水介质类型及其径流方式、接受降雨补给方式及岩溶发育强度级别,可将岩溶隧道分为Ⅰ、Ⅱ两类岩溶隧道(表7-1)。Ⅰ类岩溶隧道围岩含水介质类型以溶隙系统为主要形式,裂隙流为主,降雨补给方式以“渗入”式补给为主,岩溶发育强度为“弱发育”或“微弱发育”的岩溶隧道;Ⅱ类岩溶隧道围岩含水介质类型以溶管系统为主要形式,管道流为主,降雨补给方式以“灌入”式或混合式——“灌入—渗入”补给为主,岩溶发育强度为“强烈发育”至“中等发育”的岩溶隧道。

表7-1岩溶隧道分类表

目前,国内外采用水均衡法、流域水文模型法、数理统计法、水文地质比拟法、地下水动力学法、地下径流模数法、降水入渗法等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

由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尽相同,不同岩溶隧道类型适用的预测涌水量方法如表7-2所示,按工作阶段选择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如表7-3所示。

表7-2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

表7-3按工作阶段选择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