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13日,成(成都)渝(重庆)铁路全线铺轨工程完成。同年7月1日,铁路全线正 式通车。
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到重庆,中间经过8个县,50多个镇,全长505公里。西段是号称“天 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东端终点站重庆是中国西南重工业中心。铁路沿线人口稠密,物产极为丰 富。盛产大米、蔗糖、橘柑、井盐、麻、桐油、煤炭、木材等。然而在过去,这里的交通十分不便,运 输货物异常困难。许多物品运输百里,运费便要超过其本身的价值。成都具有发展各种工业的 条件,可是由于缺乏煤炭,煤价过高,许多工厂便无法开办。永川地区出产的煤炭,运至成都,价 格要翻两番以上。内江是全国著名的“糖都”,这里的蔗糖产量占西南地区糖产量的70%以上, 但由于这里粮食长期供不应求,时常导致蔗田面积减少;严重影响了蔗糖的大量生产。而在成 都、新都和距内江不远的大足等地,每年却有约1/3的余粮,这些大米吃不完,又运不出去,于是 便有了拿大米喂猪、当燃料烧的离奇现象。而四川与外省的物资交流就更为困难。由于交通不 便,四川许多丰富的物产运不出去,这里急需的一些工业品又运不进来。这严重影响了西南工业 的发展,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修筑铁路,发展交通是四川人民长期以来的愿望。早在清朝末年,四川人民就曾集资2000 多万两白银,计划修筑一条成都至汉口的铁路,以沟通西南与中原的交通。但在腐朽的清王朝以 及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这一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立即设法满足西南人民的要求,在全国财政经济尚未 好转的情况下,拨款修筑成渝铁路。筑路工程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这时西南解放还不到 半年,地方秩序还很混乱,而且缺乏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建筑材料、缺乏筑路经验。面临种种困 难,西南区领导机关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建成成渝路,造福人民。在劳 力的来源和组织上,他们改变了包商招工的旧办法,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抽调了28000名指战 员,作为筑路的“开路先锋”和主力。在成渝沿线动员了84000名农民和失业工人,由各地方人民 政府和党委负责人亲自带领,参加修路。为了统一和加强对军工、民工的领导,西南军政委员会 和西南军区共同成立了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各级地方政府和党委,也组成了筑路指挥部。全 国各铁路管理局也在人力和技术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在成渝铁路动工之初,遇到最大的困难是缺乏枕木,四川人民普遍掀起了献枕木运动,结果, 各个阶段所需的枕木都得到了充足的供应。在满清王朝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修筑铁路,从钢轨、 枕木,到鱼尾板和道钉几乎全部靠外国输入。而修筑成渝铁路所需的钢轨和配件,绝大部分都是 在重庆的数百家国营和私营钢铁厂生产的。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完全用本国的器材修路,这还 是第一次。成渝铁路不仅在劳力组织上创造了新经验,在材料供应上开辟了中国铁路史上的新 纪元,而且在技术标准和工程规格上,也完全达到了铁道部所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于改善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沟通城乡物资产流、发展工业、繁荣经 济、提高西南人民的生活水平,将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
毛泽东主席为成渝铁路建成通车亲笔提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