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铁路是中国中部地区主要铁路干线之一。起自湖北省襄樊,经安康、达县至重庆市,全长897公里。东接汉丹(武汉—丹江口)、焦柳(焦作—柳州)铁路,中连阳安(阳平关—安康)铁路,西通成渝(成都—重庆)、川黔(重庆—贵阳)铁路,是横贯鄂西北、陕南、川东北的战略通道。
1916年北洋政府筹建川豫铁路,起点河南省信阳,经襄樊、安康至四川省成都,对部分地段进行了勘测,但未动工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川豫铁路进行了初步勘察设计,并在成都至川陕交界白藏山间修建了少量工程。1968年,国家决定先修渝达(重庆—达县)线,1969年决定修建襄渝线。该线由铁道部第二、第四设计院和电化工程局设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和电气化工程局负责施工,并有湖北、陕西和四川等省的民工参加,于1968~1970年分段先后开工。施工时,最多投入铁道兵部队约24万人,民工约58万人。1973年10月接轨通车,办理临时客货运业务。1975年开始分段验收交付,1979年12月全线正式投入运营。1983年12月,襄樊至达县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完工。
该线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设计年运量1 700万吨。单机限制坡度6‰,双机限制坡度12‰。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700米,特别困难地段500米。设有车站90个,到发线有效长850米。桥梁716座,延长113公里。隧道405座,延长287公里。桥梁、隧道总延长400公里,为正线长度的45%,是中国现有铁路中桥隧密度最大的铁路。
修筑襄渝铁路某段时的铺轨情景襄渝铁路穿越武当山和大巴山脉,跨越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沿线峰峦重叠,坡陡谷深,水流湍急,地质复杂。全线桥隧相连,有1/3车站的一些股道延伸在桥梁上或隧道内。铁路所经地区有煤炭、金属矿石等矿产资源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有钢铁、化肥、汽车工业和丰富的农副产品。沿线有关车站建有铁路军事专用线、军用饮食供应站、军运备品仓库、军用站台等军运设施。该线的建成,对开发湖北西北部、陕西南部及四川东北部地区,以及加强西南与中原地区和东南沿海的交通联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国防,具有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