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运已经开始。春运,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词汇,背后承载着无数的亲情乡情。在这寒潮入侵的日子里,在离别的站台上:有依依不舍的情侣、有携老带幼的农民工、有搀扶着重点旅客的志愿者、有忙着组织旅客乘降的工作人员等。每次看到这些画面,内心都会被感动,同时也会有感叹:即使异乡是多么的美好,却始终不及春节与家人团聚的喜悦。

春运,也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大迁徙,在这将近40天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有高达三十亿的人口流动量。春运的主要运输动力,当然非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铁路莫属,自1987年以广东民工返乡潮为标志正式开启中国铁路春运,20多年来,广东省一直是春节前后外来工流动的集中地。省内各地火车站拥挤的人潮、临客列车上脏乱的环境、社会上对高度紧张的车票的质疑声……似乎定格了铁路春运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

每年春运都是一场铁路运能与旅客出行需求的追逐赛。随着铁路运力年年增长,高铁、动车逐渐主宰了春运舞台,也逐渐追赶着旅客出行的步伐,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铁路部门为旅客出行所做出的努力。 笔者认为,铁路部门在努力更新“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应意识到,虽然现有的条件不能全部满足所有运输要求,但可以不断改进“软件设施”:向社会传递积极的声音、改善服务质量、尽力让旅客理解和满意。

民间常说:年年春运年年难。每年春运期间都会有很多人抱怨说:网络订票拥挤、客服电话太忙、车站内外人海茫茫。对此,有些社会舆论对铁路的吐槽年年推陈出新并乐此不疲,说铁路没改进、不作为;扪心自问,近年来的电话订票、网络订票、春运期间增开大量临客等等,众多措施实施后的便民效果大家真的看不到么?回想一下以前排队购票的痛苦经历,如今是不是方便多了?

所以说,铁路还是努力在为旅客服务的路上不断前行的,因此,望大家对铁路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同时对铁路多一点期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铁路一定能给您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