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长沙站址位于市中心的小吴门至浏城桥之间的狭长地段,建于宣统2年12月(1911年元月),是一个办理客、货运业务的车站,抗日战争前为二等站。开站时仅有3股道(含正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近40年间,线路及客货运设备无多大改善,客运候车室仅160平方米,只能容纳100多名旅客候车。1950年起,对旧长沙车站逐年进行改建、扩建。增加股道、新建站屋、雨棚、天桥、延长站台等。

至1965年,客运房屋扩建至5366平方米(其中为旅客服务的房屋4067平方米),站台雨棚两座,2330平方米,行包房86平方米。长沙是京广、浙赣、湘黔三大干线和醴茶、韶山两条支线的旅客集散和中转的交通枢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客、货流量日益增长,长沙站的设备能力远不能满足需要,又无法且不宜再在原地扩建,故国家计委批准在长沙外绕线上修建长沙新客站。新车站站屋由省建筑设计局于1974年4月开始进行方案设计。在国家建委、建委研究院、北京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系等帮助下,定为“钟塔式”立面、并报准当时的铁道部长万里等领导和专家最后审定。车站站屋位于长沙市主要干道至五一路东头顶端,坐东朝西,与岳麓山遥遥相对,同跨桔子州头的湘江大桥成一直线。站屋主楼总面积18989平方米,站屋面宽15/米。进深96米,高18米;中部设灯塔,塔顶高51米,火炬顶端高63.5米,钟塔上设四面可见的大钟一架,每小时先奏《东方红》乐曲,然后响钟报时,夜深人静时,5公里之内清晰可闻。主楼内设4个南北向的纵向通过式普通候车室,一楼两侧为慢车候车室,高13米,面积各为1620平方米;二楼两侧为快车候车室,高10米,面积各为1008平方米;有母婴候车室2个,面积各为288平方米;二楼靠基本站台设有贵宾候车室6个、总面积为456平方米;二楼中部两侧为软席候车室,面积各为240平方米;前厅高15米,1350平方米;正厅高18米,1764平方米。

为旅客服务的附属房屋还有售票厅(1566平方米)、行包房(5409平方米)、小件寄存、出口大厅等8080平方米。新客站站场由广州铁路勘测设计所设计,站场有到发线6条,存车线1条,南北客外线与京广正线接通。有站台3座、雨棚3座。地道5条。客站工程自1975年7月1日正式开工,1977年6月30日竣工,当日15时举行通车典礼,18点零5分从新长沙站开出第一列旅客列车——长沙至北京的2次特快。长沙新客站占地12.1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物占2.73万平方米,广场3.57万平方米,交通广场1.87万平方米。计征用土地172亩,另有施工临时用地58亩,概算投资24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