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闸北区天目东路、宝山路、虬江路间。1908年建。时称沪宁车站,位介上海、宝山两县交界处的芦苇荡里,东靠淞沪车站,南隔界路(今天目东路)与公共租界相邻,站屋仅简易平房六间。

1909年7月另建西式主站楼,英国设计师设计。坐西朝东。南北宽58.92米,东西长24.69米,占地149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英国式建筑。三层,局部四到五层。共有房76间,底层为车站,楼上为铁路管理局办公室。墙基均打木桩,外墙底层东、南、北三面,以青岛石砌造,底层以上的大理石廊柱与拱形门窗,均用钢柱支架横梁,以红色洋砖与浅色石料红白相间砌筑,呈带有伊斯兰色彩的放射形拱券,被称为“不同于古今已有建筑风格的撒拉逊式”建筑。站场内有月台两座,分别长440米和198米。1916年12月,沪杭甬铁路和沪宁铁路接轨共站,成为包括淞沪铁路在内的三线会合点,改名为沪杭甬、沪宁两路总站。为区别原在南市的车站,称为北火车站,习称上海 北站,简称北站。一·二八战事中,站屋办公楼毁于日军炮火。翌年5月,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中南建筑公司承建,修复残楼底层,改建二层中间部分,增建了候车室、行李房、月台、雨棚等。站屋总数减至45间,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抗战胜利后,曾予扩建,各站台延长至360米,拓宽站台2787平方米,还扩建广场,新建长达140米的三、四等候车室,可容纳2500人同时候车,升格为上海总站。1949年后,不断扩建改造,分成南、北两区。1987年,旅客到发总量3936.4万人次,居全国铁路特等客站的第三位。终因场地狭窄,设施陈旧,无法适应上海高速发展的需求。1987年12月28日,上海铁路客运站在原上海东站处落成。

2003年6月,由上海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上海第八建筑公司承建,在铁路北站原位按原规模80%比例还原兴建站屋大楼,创办上海铁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