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这是电视连续剧《孽债》的主题曲,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电视连续剧《孽债》的播放轰动大街小巷。美丽的西双版纳、高楼林立的大上海和跑到上海找父母的几个娃娃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月23日傍晚,《孽债》这部小说的作者、电视连续剧《孽债》的编剧叶辛来义乌站乘坐高铁,笔者有幸见到了他。

与新中国同龄的叶辛老师看上去清秀端庄,温文尔雅,根本不像一位67岁的长者。他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我说:“叶老师,能见到您非常荣幸。我看过您写的《蹉跎岁月》《孽债》等小说和电视剧,这些作品揭示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让我很受启发。”

叶老师回答说:“那已是过去了。”

我问:“您最近在创作什么作品?”

他告诉我说:“前段时间创作出版了《圆圆魂》,写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情感故事,我曾经在贵州当知青,在那里听说过一些陈圆圆的传说。”

我追问:“您什么时候到贵州当知青的?”

叶辛老师回答:“我于1969年到贵州,在乡村做了10多年农民,后来在贵州省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1990年回到上海。”

“那您对贵州有很深的感情吧?”

“是的,我一半是上海人,一半是贵州人。”

“一半是上海人,一半是贵州人”,叶辛老师曾多次在采访中这样说,足以说明他对贵州有浓厚的情结。

我问他还有什么新作品,他说,依然写长篇小说,今年第六期《十月》将发表他的长篇小说《古今海龙屯》。

我问:“与您的知青生活有关吗?”

“有一点关系,我曾在离海龙屯很近的地方下放,了解海龙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军事城堡。我想通过这部长篇小说介绍这个城堡,让世人了解这座城堡的历史。”叶老师介绍说。

叶老师还说,他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将再次搬上荧屏。小说《蹉跎岁月》的故事发生地也在贵州,反映了一代知识青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活与情感。9月8日,由小说《蹉跎岁月》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已在贵阳举行签约仪式。1982年,《蹉跎岁月》由中央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曾经引起强烈共鸣。新版电视剧将于11月底在遵义开拍,摄制取景将主要在贵州完成,预计明年完成拍摄。

叶辛老师已创作40多部小说,这些小说大多取材于贵州,这与他在贵州的知青生活是分不开的。叶辛老师于1969年高中毕业便离开上海赴贵州。他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贵州省修文县久长镇永兴村砂锅寨插队落户。19岁的他要挖地、耙田、播种、锄草、收割,与当地的农民一样干农活、放牛,还要到土砖窑里做小工。1971年秋,他被派到湘黔铁路工地,在这段时间里,他总是带着一个记录本,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正是在贵州的生活积累,给了他独特的乡土风景记忆,成为他创作的无穷宝藏。

我送叶辛老师到站台上,又问他:“叶老师,您对贵州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那您经常去贵州吧?”他说经常去。我又问:“您是乘飞机还是乘高铁呢?”他说:“过去乘火车到贵阳要两天两夜还不够,如今从上海到贵阳乘高铁只要8个多小时,很方便,当然乘高铁。这个月刚去过贵州,也是乘高铁。过去来义乌是小汽车来接送,如今乘高铁从义乌到上海仅仅一个半小时,高铁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