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有一本珍藏的老相册,纯手工打造,精致的扉页,怀旧的调子,每页都由他亲手设计,每张都由他亲手粘贴,我时常翻阅。这日得闲,我想把父亲相册里的老照片翻拍成数码照片以备保存。当把老相册一页一页徐徐翻开时,我竟又看得入了迷,一张张或黑白或彩色的老照片,像奔腾不息的嘉陵江,顷刻间将我拉回时光的长河里。

青山延绵桥相依,碧空万里,远处“柏木娅隧道”几个字赫然醒目。画面中央,值班室前,母亲身着一袭印花长裙,一手端着杯子,一手拿着水壶,水正缓缓倒入杯中,也许是摄影师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微微转了视线,冲着镜头莞尔一笑。父亲则坐在凳子上,吃着母亲送来的面条,笑意盈盈。这张照片拍摄于1998年的陕西西康铁路施工一线,曾经多次被刊登在报纸上。我多么感谢摄影师将这一刻永远定格住,照片上的他们,是那么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那时的我刚上中学,暑假到工地探亲。柏木娅隧道地质复杂,1997年那个夏天曾发生险情,父亲临危受命,升为七队队长,带领工人抢险,奋战在隧道里三天三夜,几乎不眠不休,终于排除了险情。他们一路奋战闯关,最后,柏木娅隧道一举斩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1998年夏,洪水如猛兽般肆意妄为,冲垮了桥梁,截断了老百姓的出行之路,甚至威胁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父亲和队友们利用暴雨停歇的间隙,和时间赛跑,抢修桥梁,最终保住了这条交通要道。

彼时,队里职工之家有卡拉OK点唱机,还有电影播放机等。每每施工大干高潮之后,项目领导送来慰问品,父亲就会组织大家齐聚一堂庆祝。每周,父亲还会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真挚感人的电影在职工之家播放,队里的职工、家属,特别是我们这些孩子,吃过晚饭就会早早去占座,像过年一样热闹。也是在这时,受父亲影响,我开始喜欢摄影。那台老式相机记录了无数个难忘的瞬间,至今仍存放在父亲的书柜里。

往下翻,一张大合影映入眼帘,时光倒转到2009年甘肃天祝县。照片上,父亲的脸被西北的风吹出了高原红,但眼睛神采奕奕,照片上的队友们也精神抖擞,这是当时“亚洲第一长隧”乌鞘岭隧道贯通时的一张大合影。斩获诸多奖项的乌鞘岭隧道见证了父亲的另一段光景。

天苍茫,四海八荒。凌厉的风冷得彻骨。父亲初到乌鞘岭,睡的是老百姓的牛羊圈,如此方可抵御严寒。稀缺的水如同宝藏,不能洗脸,洗澡更无从谈起。恶劣的环境被建家建线的干劲冲淡,等我再次探亲时,父亲却绝口不提曾经的艰辛,兴冲冲地拉着我去拍摄湛蓝如洗的天空、远处的雪山以及高原金盆施工战线上的同事。彼时,我已经是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在读大学生,父亲鼓励我要学好摄影,把铁路建设者的故事用镜头和笔记录下来。

如今,我沿着父亲的足迹,走在铁路建设之路上已有5年了。光阴如梭,那么多令人感动的建设者背影,那么多笔直的脊梁,在祖国的山川沟壑,架起一座座希望之桥,开拓出一条条造福之路。

父亲的手工相册,如同静谧的时光河,带我走向铁路建设之路。那往昔峥嵘岁月,仿佛近在咫尺,从未远去。那个炽热的夏天,3个少年,身穿绿色军装,头戴军帽,神采奕奕,嘴角微微上扬,脊梁挺得笔直,在新疆茫茫戈壁滩上合影留念。我的父亲,虽然两鬓已生华发,但在我心中,他依旧如当初身穿军装的少年,坚强如钢铁。

中铁十七局集团四公司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