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险奇雄伟不如黄山远甚,名声远扬不可与五岳并肩,神话色彩远落于昆仑山之后,抛除诗仙李白《蜀道难》里它的那点影子,在国人的记忆里它从来都不是主角。

那人没有丰功伟绩,名声一点也不显赫,人生经历也都平淡无奇,除了圈内人天下无人相知。

但就是那山那人,铸就了高山仰止的精神丰碑。那山因那人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人因那山而“人因山水险恶而添志气”。那山叫巴山,那人叫巴山铁路人。

巴山的险没能引来如潮的观光人流,却给巴山铁路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只是征服这座山,在山上建成铁路线就陪上了几十条鲜活的生命。但后来者没有畏惧,继续在这里奋斗着。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巴山人从来都没有这种想法,他们只是想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不想因自己让先辈们无法含笑九泉。

就是这种质朴的坚持,改变了巴山,也改变了他们自己。也许冥冥中自有定数,以其无求名之心而名扬天下。但对他们来说这些虚名不算什么,他们自豪归自豪,但也只是自豪,不矫情、不表功,真正的“盛名之下其实也副”。

有人说巴山的苦造就了他们,但事实是他们的苦造就了巴山。他们只是想养好路,无意其他。也正是因为他们,巴山除了“蜀道难”多了一条铁路,其经济意义、战略意义不必我们这些外行去评说,看看那些变化什么都明白了。

我们赞誉他们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自认为无能做到的事。但真的是我们不能吗?也许称之为不愿更合适!

谢谢那山那人,你们告诉了我们: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没有到不了的地儿,只有不愿意迈出哪怕一脚的征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是我们倾向于条件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