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年代,那一年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的铁路大桥由比利时的工程公司承建动工,历时三年完成,是中国第一座钢结构铁路大桥,时速十公里。就100多年前的建造技术来说,这座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座桥更是举足轻重,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正是当年名不见经传的“郑县”,大桥的贯通,使这座小小县城成为“郑州”,为后来的中国铁路枢纽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岁月中,这座大桥伴随着中国大地一起经历了动荡的岁月,战争的摧残。1958年7月,黄河中下游发生特大洪峰,黄河铁路桥遭受重创,导致京广线断线。周恩来坐专机飞抵郑州,乘坐火车专车,到达黄河南岸,进入抢险一线。但是当时条件差,只能用土办法,组织一万多民工用绳子拉纤,把桥墩拉正。周总理走亲自到民工中间,喊着“嗨哟、嗨哟”的口号,和工人们一起拉纤。
回想当时的中国,尚需人拉肩扛的原始方式施工,总理也要亲自拉纤,这样的生产力对比如今的高铁发展,实在让人感叹。
最终,这座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铁路桥退出了历史舞台。1958年,一座新的“郑州黄河铁路桥”于老桥下游500米处破土动工,这是一座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大桥,全长2889.8米,1960年正式建成通车,设计时速80公里,比原铁路大桥提高了将近8倍。在建桥的同时,国家也开始对郑州铁路枢纽进行规划,新建郑州北站,改建和扩建郑州火车站为大型客运站,新建郑州东站为大型货运站。 三大车站依托铁路迅速发展,创造了辉煌业绩:到2003年5月5日,郑州火车站成为全国特等客运站;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郑州东站,零担货物中转量曾居全国铁路货运站的第一位。这三个客运、货运站,奠定了郑州无可争议的铁路枢纽地位。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铁路步入了高铁时代,高铁技术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让全世界为之侧目,从技术引进到自如研发,中国铁路人用短短十几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几十年的路程,“高铁速度”成了中国效率的代名词。顺应时代的发展,2012年,跨越黄河天堑的另一座大桥——郑新黄河大桥建成通车,该桥全长24.277公里,公铁合建部分全长9.177公里。桥上列车时速最高达到350公里,创下世界特大型桥梁通行速度的新纪录。
该桥的启用,使京广高铁在2012年12月26日顺利通车,加上之前通车的郑西高铁,使郑州既拥有京广铁路、陇海铁路(新欧亚大陆桥)两大铁路大动脉,又成为京港高铁(世界最长的高铁线路)、徐兰高铁(新欧亚大陆桥)两大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铁交通大动脉的交会点,成为中国铁路名符其实的“钢铁心脏”。
2014年5月16日,“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和“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两座钢铁巨人顺利完成交接,河南正式进入城际铁路时代。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位于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下游110米~190米处,2010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主桥为四线合建,全长2200米。大桥京广线部分全长11.28公里,设计时速为160公里;郑焦城际线部分全长9.63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
铁路拉来了郑州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大动脉,为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新鲜“血液”,进入21世纪的中国铁路将会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在世界领域内打响中国品牌,树立了中国形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