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60后,是铁路职工的后代。记得加入共青团的那一年,我是在新乡铁三中读初二,当时是79年。我们学校团委组织我们新入团的团员到黄河南岸进行入团宣誓。就是在从新乡到黄河南岸的路上,我第一次踏上了黄河桥。站在桥上,湍急的河水以雷霆之势击打着桥墩,发出震耳的轰鸣,激起巨大的浪花,给我心中留下的震撼至今难以忘怀。这座桥的遗址现在就保留在黄河风景名胜区内,保留了160米长,是中国修建的第一座黄河铁路大桥。据说,该桥可能是河南省第一家合资企业,中国和比利时合资修建,当时还聘请了多个国家的工程师参与。由于技术原因,大桥从修建之初就埋下了诸多质量隐患。新中国建立后,为了保证京广铁路的贯通。人民政府先后5次加固大桥,延续了其生命力。1958年7月,黄河中下游发生特大洪峰,黄河铁路桥不堪冲击,遭受重创,导致京广线断线。当年7月28日和8月5日,周恩来两次到黄河大桥视察抗洪工作。但满身疮痍的大桥随后被鉴定为“不再适合通行火车”,改造为单行道公路桥。
也就在这一年,就在旧桥约500米远的距离,新的京广铁路黄河大桥正在拔地而起。新的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1958年5月14日开工,1960年4月20日竣工通车,全长为2889.8米,当时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我是88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铁路职工的,由于工作单位在郑州,而父母亲在新乡,我曾多少次乘着列车通过黄河桥,每当列车通过大桥时,总能听到“一条大河波浪宽”的优美旋律,而后听到列车播音员甜美的声音:旅客朋友们,我们即将通过黄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条大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巴彦喀拉山站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多少年,黄河,黄河的桥,她都在我的梦中,Countrybridge,takemehome。我觉得她们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这里还有一个老桥“捞铁牛”的故事。当年,每逢洪水,为了保住桥墩,需要大量石笼,职工家属和村民们纷纷没日没夜的义务编石笼。编石笼有要求,编一个立方体,窟窿眼不能太大,大了就套不住石头,一个石笼必须能放进一个长一米,宽一米,高80厘米左右的石头。由于洪水来势凶猛,石笼扔进去很快就冲走了不少。于是很多人都在大桥上游抛石,但后来发现效果不明显。一位老工人立刻纠正这种错误的方法:由于黄河含沙量大,石头扔下去后,下面的沙土经过河水冲刷,石头只会翻跟头似的往上游跑,要护住桥墩,得往下游多抛石。当老桥拆除工作要开始时,有很多曾参与过老桥的修建、维护、加固等工作的铁路老工人特意纷纷赶来,为曾经抵抗洪水、并肩战斗过的老桥“送行”。很多老同志,一边摸着铁轨,一边哭,依依难舍。这就是我们重情重义“铁路人”啊。
而本月的16日,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就要退休了。新建的郑焦城际黄河大桥是郑焦城际铁路和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共用四线铁路特大桥。大桥郑焦城际线部分全长9.63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京广线部分全长11.28公里,设计时速为160公里。2010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2013年4月9日主桥顺利贯通。在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上,有两条线是给郑焦城际铁路预留的。郑焦城际铁路长约78公里,新建线路约68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届时,从郑州到焦作旅行时间只需半个多小时。
三任黄河桥,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铁路的飞速发展,见证着铁路人的默默坚守、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