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三级医院基本是“满场”状态,其中外来病人大约占三分之一,天坛医院、肿瘤医院的外地病人比例更高。北京儿童医院负责人介绍,儿童医院的急诊科是个苦差事,每天急诊量300多人次,医生都高负荷运转。(5月19日财经网)
透过新闻,我们知道北京作为全国的医疗中心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高度聚集地,长期以来对外地病人有强劲的吸附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北京城市人口和环境资源的承载压力。日均70万外地患者赴京就医,是不能承受之重,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北京应是医学中心,而不是医疗中心。
外地人口为什么大量涌入北京看病?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就看病就医方面,与北京相比,其它省份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够。尤其是医学大家、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导致病人疑难杂症必须到北京就医。据此,国家应该出台机制均衡资源配置,为北京的看病中心职能减重。应该尽快地优化各省份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通过资源疏解、合作办医、完善医保等措施,加快提升各省市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北京就医压力。
再有,合理调控北京本地资源,来纾解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首先是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调配医疗设备和高技能医师队伍提高二级医院的医疗水平,使得并非疑难杂症的病人在基层医院得到医治。同时,不断完善医保异地报销系统,全面解决异地看病报销手续繁琐、报销周期长的问题。使得京津冀地区人们都能就近就医,避免大量人员涌入北京。
李克强总理说:“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中国发展改善民生是根本。”说的是病有所医是民生的根本,是民之所向,是政府的一种责任,一种承诺。现在就医过于集中的问题出现了,就该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去均衡资源。只有就医资源布局得到优化,才能为北京减重,才能解决全国人民都到北京来看病产生的医疗成本、城市压力等问题,才能让百姓得到“病有所医”的幸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