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为《爱在黎明破晓时》剧照

列车搭建了一个小世界人际关系的结构,它将陌生人聚拢,又在特定的地点让他们分散。文学、电影都喜欢在火车上做文章。小小的车厢里有人间的故事,也有意外的邂逅。它就像一个乌托邦空间,在短暂的旅程中,随心所欲地超出人生的预算之外进行一些天马行空的安排。若是你向来坐列车都没有什么奇遇,或许不是因为列车上的人无趣,而是由于你的人生态度。

列车在二战期间的电影里,就如同是一个集中营的缩小版。在电影里,视觉印象往往定格在那些从黑??的车窗里伸出的一双双绝望的手。在 《日瓦戈医生》 《严密监视的列车》 《魂断蓝桥》这些经典电影里,火车是一个悲伤的符号,营造紧张、绝望、痛彻心扉的逃亡或离别,它是对当下刻板无趣的拒绝。但与此同时,它也在复制着人生的每时每刻,引领我们通往未知的未来。火车就是这样一种 “基本”电影元素,如前段时间上映的韩国导演奉俊昊的 《雪国列车》,更是制造了一个乌托邦的小世界。车外冰雪茫茫,荒无人烟,列车变成了一个最后的灵魂庇护所,一个生命永动机,而在这所谓的 “世外桃源”里面却仍然划分着社会等级,对抗与反叛在狭窄的车厢里面上演。里面最触目惊心的一幕是那个被当做机械零件的小孩,关在逼仄的空间里,成为零件坏损的替代品。在这些电影里,火车被抽象成为痛苦而悲伤的记忆元素,但如果你不想忧伤,选择美好的沉醉,那么你一定不要错过 《爱在黎明破晓时》这部电影。

电影一开头就是一对陌生男女在火车上邂逅,聊天之后,互有好感。火车停在维也纳,两人一起下车,故事由此拉开帷幕。这部电影和 《魂断蓝桥》之类电影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是一起下车的,你以为从此就浪漫永恒了,其实狭窄空间里的短命故事换到开阔的地方,却仍然被转瞬即逝的时间感所催促。生命同样是在经历列车时光,它没有走出站台,一切都充满着不确定和偶然。男主人公第二天要搭飞机回美国,女主人公要去巴黎,两人决定在这段空闲时间一起游玩维也纳。本打算无牵挂地告别,岂料经过这一夜,两人难分舍。黎明时分,男女主人公在火车旁匆忙告别,来不及留下地址或者通讯了,他们约定时间以后在同一地点见面: “五年。” “哦,太长。” “一年。” “半年。” “从昨晚算起还是今天算起。”(只有真心想赴约的才会想到这么细呀。) “哦,那时天太冷了。” “我们在这里见了可以去别的地方。”这台词可设计得太好了,列车的风笛声变得刻板、急切,分手在即,长话变成了短句,无奈、留恋、期待全浓缩在台词里了。

时间是记忆的杀手。无论欢欣还是苦痛,发生的时候再锐利刺心,当时间柔软的刷子一遍遍抹过去的时候,细节都被抽象化和概念化了。尽管悲哀,可谁能抵挡?影像如同远去的列车般在背景里消退。还有电影里河边那个流浪汉诗人,他叫游人随便说一个词语,然后他根据这个词作一首诗。当然,那首诗不怎么样,可这种乞讨的方式真有意思。

这就是电影 《爱在黎明破晓时》里的火车电影密码。一个浪漫的火车邂逅故事。明知现实不可能,看罢,你却愿意相信。

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