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止月 高辉军
《太行交响——太焦线孔庄站区诗报告》是由郑州铁路局编辑、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掷地有声、震撼心扉的长篇诗报告。这部作品共5万余字,收600行以上的长诗4首,稳健有力地展开了孔庄站区职工扎根山区、无私奉献、忠诚捍卫太焦铁路线的动人画卷。
这部长篇诗报告的作者是铁路系统的四位诗人,长期战斗在生产第一线,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文学积淀。郑州铁路局作协副主席、洛阳市作协主席赵克红出版有诗歌、散文、小说多部集子,荣膺首届 “河南省十佳诗人”称号。郑州局作协副主席郭爱军的诗歌散文集 《独坐神坛》获全国第七届铁路文学奖。郑州局作协会员陈小平和孟庆玲也有着多年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
这部长篇诗报告描写的大背景是穿行于巍巍太行山脉、运输繁忙的太焦铁路线,在层峦叠嶂、风光旖旎的郑州局晋煤外运黄金通道上,一群姓“铁”的男子汉以车站的编导和主持为牵引,以供电的弦乐和色彩为旋律,以工务的管乐和打击为豪情,以电务的指挥和舞美为愉悦,气势磅礴地演奏了一曲保障铁路安全畅通的交响乐。
阅读这部反映孔庄站区的长篇诗报告,就是聆听一曲曲蜿蜒起伏、铿锵有力的钢铁交响乐。读者会不由自主地随作者的情绪走进孔庄,伫立在时代的钢铁舞台上,亲临一线,感受天籁乐章。作者更是率性的向导,能够与读者携手欣赏苍茫中的太焦线,信步仙境般的巍巍太行山。一路风光中,作者轻声讲述孔庄站区人艰苦奋斗的故事,将那一幕幕不为人知、牵肠挂肚的幽深思恋慢慢透露,让读者瞬间对孔庄站区职工产生由衷的赞叹。
细心品味, “铁”是这部长篇诗报告的一种特殊感情,这种感情,足以使这部作品铿锵有力,充盈着浩然正气。
请看,他们是如何体会和品味孔庄的: “想起孔庄的职工/我会首先联想到铁/铁是一种常见的元素/与铁有关的路/在大地上铺排有序/营养着他们的五脏六腑/这被誉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团结了一大批与铁有关的人/这些人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回家尚且不易/留守,该需要多大的勇气/然而,用信念铸成的意志/可以抵挡一切/体内涌动着铁一样的元素/足以吓退一切杂念。”这种铁元素是铁路职工内心的矿藏,作者的灵感多么像锐利的钻头,游刃有余地勘探、开采。
庄稼的嫁接,能产生优良的品种,诗歌的嫁接能产生优美的情趣。诗歌的嫁接,就是将看似不相关的甲乙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构成和谐新颖的意境。作者巧妙地捕捉供电人的工作: “供电人的路/注定在空中/像一朵飘浮的云/在大风的裹挟下/随意栖在山梁/攀上高高的接触网/轻抚细细的琴弦/俯瞰莽莽苍苍的太行/头上云卷云舒/脚下水起风生/身体悬空,心灵满满/在高高的接触线上/在细细的琴弦上/滑步屈伸,舒臂旋转/如此完美的芭蕾动作/调琴和抚琴时的肢体语言/观众/只是呼啸而过的山风。”
多么优美的供电世界,只有心灵的律动,才能够幻化出如此盛景。可是,深山中,几多艰辛、几多付出的供电人,哪里有暇顾及周围的一切:“他们守望孔庄,胜似守望自己的家园/他们要让每一趟经过这里的列车/变成一帧最美丽的风景/那呼啸而过、永远奔跑的列车啊/认认真真地记录下了/他们对铁路全部的感情/他们舍妻儿,别父母/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把火热的青春和燃烧的激情/奉献给了铁路,奉献给了孔庄。”
不要求作者句句都闪耀精彩光芒,我们可以随意徜徉作者心之耕地,采集足以点燃激情的点点萤火,正如诗中所写: “他们在这里坚守/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他们把困难踩在脚下/把孔庄当成自己的归宿/脸上始终带着自信/生活的困难可以磨炼意志/精神的匮乏同样也无法阻挡/他们坚守孔庄的决心。” “默默无闻的孔庄信号工区/深深扎根太行/有人形容它的存在/是孔庄神圣的眼睛/带给铁路线的是吉祥之光。”
诗人何其芳说过: “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 《太行交响——太焦线孔庄站区诗报告》,理当是浓缩和提炼的艺术。
铁路人忠于铁路事业,就像山泉报答沟壑的深厚,孔庄站区职工奉献的精神,宛若山菊花的高洁。四位铁路诗人用生动鲜活的笔触,将钢轨、线路、列车、道砟描绘得如梦似幻,整条太焦铁路线浓缩在奋进唯美的诗行中。在钢铁合奏的交响乐中,这里的一切,都随着他们的激情笔触而舞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