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时节,满大街都是卖粽子的商贩,各式粽子大小不一,品种配料五花八门,各种肉馅粽子已不是稀罕物,连咸菜都加到粽子中了,各种口味应有尽有,却香味无从,玲琅满目的粽子勾不起食欲,因为粽香已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中。
八十年代的农村端午节,流行给小孩绑花绳,大人用各种五颜六色线绳编制在一起,在小孩夜里睡着后,绑在手和脚上,期盼平平安安。或者就是炸油饼、煮鸡蛋,基本上不包粽子。包粽子一般都是新娶媳妇人家,在儿子暑夏去媳妇娘家时才做。一种关中道的民间风俗,新女婿头一年暑夏去媳妇娘家回门,要送粽子,材料也就江米和红枣,但在当时,粽子也算是稀罕物。
小时候吃粽子,基本都是五服门子的新女婿送的。每年麦收前夕,腊月结婚的女子陪新女婿回门探亲,自行车驮着大包小包刚到村口,就被小孩给围住要粽子。一般人家的女子,都只是给认识的小孩一个,就急忙往家赶,没要到粽子的小孩只会眼巴巴的望着流口水。门户姓氏大的,往往除了媳妇娘家人可以大饱口福,门子人一家也就只送八个粽子,都不够每家人平分,都是让小孩吃了。
记得小叔头一年暑夏去小婶家前夕,一大家人忙着包粽子。淘了一大盆米,泡了好长时间,奶奶让我和哥哥去村中的芦苇荡采粽叶,我和哥哥高高心心的扛回来一大捆芦苇杆,让人哭笑不得。奶奶带我们去摘粽叶,给我们讲要挑又宽又长的叶子摘,小时候我一直没弄明白,满池塘泛白的芦苇叶,包着大米红枣怎么会变得那么绿,黏在粽叶上白米怎么就那么香?以至于吃完粽子后,都舍不得扔掉,还要家里大人再往里面包米。(冯建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