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花甲之年的父亲,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卸下了军装,成为了一名国企的筑路工,但在他人眼中,父亲始终是一个军人的形象:高大挺拔的身姿,雷厉风行的处世,以及刚正不阿的性格。父亲说,正是在部队里的磨练,给予了他这番军容军貌。父亲在部队用过的一个装衣服的木箱,至今还完好无损的摆放在家里的储藏室里,木箱内部用当年部队里的报纸整齐的糊上一圈,里面还保存着一些当年他在部队读过的书籍和写过的读书笔记,父亲对部队以及那段当兵岁月的感情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我和父亲平时的话语并不多,源于自我打记事起,父亲给我的印象只是个匆匆的过客,无论在部队,还是后来的单位,父亲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更谈不上与他交流了。不过父亲每次回来,都会捎上我最爱的玩具枪和海军服。每次我穿上父亲给我买的整套装备出去和小伙伴玩的时候,他们都会投过来羡慕的目光,我的心理别提有多高兴了。

1989年,是我成长之路的一道分水岭。正是这一年,我离开了家乡,和母亲一起去了父亲工作的地方。如果当时选择留下,我可能会禁锢一隅,宛如井底之蛙,不会那么快的接触到外面更加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是这一别过后,我们一家人好几年才能回老家一趟,让我和家乡的亲人朋友间的联系日趋减少了。

父亲对我的教育一直都很严格,由于年少的叛逆,我没少挨打。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小伙伴到学校旁边一个池塘里偷摘莲子,被池塘的主人抓了个正着。父亲得知此事后,立即赶过来给人家赔不是,然后拧着我就往回走。回到家后,当然免不了父亲的责罚,身上满是父亲抽打的伤痕。母亲心疼我,替我给父亲说情,却被父亲断然回绝。父亲愤愤地说,身上的伤疤可以痊愈,思想上的裂痕却难以愈合,这么小就学着偷东西,长大了怎么得了!从那以后,我身上的许多坏毛病逐渐消失了,我开始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

父亲虽没有读过什么书,但练就了一手好字。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开始,父亲就买回了当时很流行的庞中华的字帖让我练习写字。父亲说,习字如习人,你把字练好了,人也就能做好了。年少的我虽然不理解他说的这番话的含义,两双小手也因不好好练习,挨过不少板子而变得红肿,但我还是坚持按他的要求把字给练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练,我的一手好字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并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父亲也感觉脸上有光,没事就把我得的奖状拿出来翻翻看看,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父亲工作很辛苦,却从不言累。工地上朝五晚九的生活对他来说,如同家常 便饭。记得修洛(阳)三(门峡)高速公路许沟特大桥那会,父亲在桥上挥汗如雨绑扎钢筋的镜头让我记忆犹新。在烈日的“烘烤”下,汗水将父亲从头到脚紧紧包裹,连眼睛都无法睁开。我递上了一块湿毛巾,擦了擦他脸上的汗水,父亲接过毛巾,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笑了笑,然后又继续埋头工作。。。后来,每当遇到挫折、无法释怀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个时候辛勤劳作的父亲,以及他脸上的微笑,我的一切烦劳也就烟消云散。我知道,这是父亲感化的结果。

父亲酷爱厨艺,能烧得一手好菜。从施工一线退下来以后,父亲就和厨房结下不解之缘。我惊叹于父亲的手艺,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竟能做出如此美味的佳肴。父亲说他在部队当过司务长,在单位也干过大厨,所以厨艺自然而然就有了。他还特意嘱咐我回了家没事就跟着他学点手艺,多一项技能总归是好的。母亲说她这辈子最有福气的事,就是找了个能进厨房的男人。虽为玩笑之语,但父亲的厨艺有口皆碑,亲人朋友纷纷竖起大拇指,父亲也乐在其中。家,就在一桌桌美味的团圆饭中,变得更加温馨了。

如今,我已为人父,父亲则渐渐老去,他肩头扛起的这个家,我也开始替他分担一些。虽然父亲开始全身投入到照顾我的孩子的过程当中,但每当互通电话,父亲总会关注我近来的工作情况,时常叮嘱我处事要胆大心细,不要畏畏缩缩,否则难成大器。父亲为这个家操劳大半辈子,我却从未当面对他说一句我爱您之类的话,想来无比惭愧。父亲常说,爱就是默默的付出,爱就是要让全家人过得幸福。作为“铁二代”的我,定会谨遵父亲的教诲,沿着父亲的足迹,为了家人的幸福,走好以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