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古典小说中,有那么一类人有时比故事主角还吸引人。通常他们以仰慕者的姿态跟在大人物身边,就算其本身并不是管家或者是师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狐假虎威。
这类角色像画花脸取悦国王的小丑,搔首期盼垂怜或者赞赏。不过在视线之外,他们又蛮横得好似自己就是王。 表面上温顺,实际上内心既瞧不上“下人”,又觉得“上人”也就那么回事,在他们的世界中“大人物”需要媚哄,“小人物”随意欺压,大抵在他们心里,自己就是规则。
如果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人好比曾经的“犬”,如今的“狗”。在造字之初,这两个字是完全不同的。犬可以狩猎,在史前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犬桀骜不驯,凶猛勇敢,又能配合人类完成猎物的追捕。它们个性鲜明又富有智慧,“犬”曾经是一种赞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工具进一步完善,犬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下降,人完全可以依靠工具生存后,犬逐渐被驯化成为家畜,失掉了野性,“狗”取代“犬”成为人们生活的“朋友”。
完全被驯养的“狗”对主人的忠诚度是很高的,它们的个性在漫长的进化中已经被磨灭,剩下的只有服从。听从主人的指示,一切以主人为重心,结果就是有了很多恶狗。丧失野性与思考的犬,最终被人们冠以各类贬义,“狼心狗肺”、“猪狗不如”,人类看似对狗有很多善意,实际也不然。
人们既希望狗对人忠诚,另一方面也喜欢犬的野性,这是人类的劣根性,不喜欢完全服从,又害怕自己受到伤害,“唯我独尊”的兽性或许才是人真正的面貌。不过好在人是理性动物,没有完全被兽性操控,介于兽性和神性之间的人性,保证了人类在改造世界时还能管住自己,不至于沦于毁灭。不过,难免有些人兽性与人性失衡,变成似人非人的“怪物”。
所谓怪物,有时候是张面具,有时是锁在人心里的兽。因为难以控制理性之外的兽性,他们时不时就会露出爪牙,向身边的嘶吼。尽管面目丑陋令人憎恶,他们浑然不觉。在欲望横流的社会中,这些“怪物”有了新变化。靠着“狗性”他们站在高处,因为不甘心总被人性压制,他们就将怨气向下散发,张牙舞爪耍起了“威风”。殊不知,在理性的人类面前,他们就像可怜的小丑,拼命卖弄那一点“权威”,不过徒惹人生笑罢了。人,又怎么会和畜计较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