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把女儿接到工地上同住,一家三口团聚了。

小家伙很习惯工地的生活。平时她自己画画、练字、打游戏,按时作息,开饭了跟着我到食堂打饭吃饭。即使有时我有事出门,也可以放心让她在家呆着,她边吃零食,边看电视,把自己照顾得挺好的。

屈指算来,八岁的她已呆过七个工地,人生经历也算够丰富的了。曾经觉得很愧疚于她,后来明白,不过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我们的企业就是这样,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如此。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情况不是还在继续存在和不断增加吗?如果说别人的亲情像小溪一样细水长流,朝夕相伴,那我们的亲情就像啤酒,奶粉,或者罐头,在一个个分别的日子,我们将对彼此的思念点点滴滴封存起来,压缩,珍藏,到了相聚的日子再打开,释放,冲调,开怀畅饮。

从撕心裂肺到波澜不惊,日子不经意地流淌着。谁知道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又有什么刺中我的心。一天和女儿说起端午节的事,她说老师还给她发了一袋粽子呢。我说:“这么好啊,同学们都有吧?”“不是的,只给留守儿童发。”“什么是留守儿童呀?”我故意问她。“就是爸爸妈妈不在家,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的孩子。 比方说我,就是一个标准的留守儿童。”女儿清清楚楚地回答。“你们班有几个留守儿童呀?”“5个。”

一时间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留守儿童”这个字眼,我一直以为指的是农村打工者的孩子,现在才知道,我的孩子也在其中。虽说这是长久以来的事实,但今天经女儿之口说出来还是让我觉得倍感心酸。我很感谢女儿的学校和老师,感谢他们让我的女儿得到一份特别的关爱。同时也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前段时间连日大雨,恰逢女儿期末考试期间,我不敢想像她是怎样每天冒着滂沱大雨挤公交上学的,尤其是她们学校附近一直在修路,交通一片混乱……婆婆打电话说:“放心吧,这几天我每天把她送到学校门口,放学时再去接她。今天接她时她的衣服全湿了,说是和同学玩水了,穿着湿衣服上了一上午的课,我回来赶紧给她换了……”虽说有婆婆尽心照顾,可婆婆的年龄也大了,腿脚也不便,这老的老,小的小,哪一个不让人揪心呢?

幸运的是我这个不称职的母亲有一个坚强乐观的女儿。这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孩子,总能用惊喜的眼光看待每天发生的事——“妈妈,我考试得了一百分”、“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了”、“妈妈,食堂的米饭真好吃”,诸如此类。我问她:“那天奶奶说你衣服全湿了是怎么回事?”“下雨了,我和同学在操场上玩青蛙跳的游戏,玩得可开心啦。”她一脸兴奋的表情。

“告诉你个好消息妈妈,我们班这几个留守儿童的成绩都还挺不错的呢,尤其是我。怎么样,幸运吧?”我说:“妈妈没带你,不是个好妈妈。”她说:“虽然我是留守儿童,但我感觉自己还挺幸福的。要是你能回家带我吧,给我辅导辅导功课,给我做做牛排,那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了。”我说:“妈妈一定得带你,再不带你就长大了。”她说:“拉勾?”我说:“拉勾。”

(王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