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福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占我国华北地区,实行惨无人道的烧、杀、抢 “三光政策”,他们修炮楼、筑地堡、建据点,妄图进行殖民统治。

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奋起抗击日军的侵略。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常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游击队。

我的家乡位于潴泷河中游的深 (县)、武 (强)、饶 (阳)、安 (平)与祁 (州)、博 (野)、蠡 (县)交界处的大平原上,也是冀中军民抗日最前沿的交火点。

我家是抗日 “堡垒户”之一,时常有游击队过往、驻足。1943年年初的一个大雪天深夜,我奶奶听到敲门的暗号声,立即从炕上起身开门,迎来的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他是前来侦察敌情的。与我们村西隔河相望近1公里处,有日军守卫的小炮楼;村东南方向约2.5公里处,有日军驻扎的大炮楼,炮楼北边有一个人工挖的大坑,日军将抓住的军民或在此活埋,或放狗咬死;在距离我们村更远处,还有大小炮楼多座,可谓星罗棋布。

吕正操司令员进屋后,立即解开身上背的干粮袋,将袋内装的玉米面饼子和小米取出。在倒小米时,吕正操司令员说: “大娘,给我们热一热干粮吧。”奶奶双手摸着冰凉的玉米饼子和小米说:“你们把这小米、饼子还装进干粮袋里,留着以后吃。咱们家有现成的米面,做新的,吃热乎的。”奶奶边说边将点燃的火盆放在炕头上,让司令员和战士们烤火取暖。此时,我爹又找来村里的地下党支部书记,报告了日军的活动情况。饭后,他们乘着夜深人静,踏着积雪离开了我家。不久后,冀中军区游击队在我们村的河西与日军交战。在县武工队和当地老百姓的支援下,游击队大获全胜。

在抗日战争后期,日军妄图垂死挣扎,竭力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其间,我曾随同家人在月光下逃跑避难。我远距离看到过日伪军在炮楼上,双手端着装有刺刀的步枪来回走动和炮楼下吊桥起落的场景,不过见到更多的还是游击队员的身影。他们出没在地道、地洞、地窖、夹皮墙内,埋伏在青纱帐、芦苇荡、封锁沟里,与敌人斗智斗勇,一直到日军投降。那时,我们少年儿童还帮助冀中军区流动兵工厂拉风箱、筛弹丸、清理手榴弹壳和地雷弹壳。在我家临街的墙壁上,有用白灰写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岁”大标语,这也极大地鼓舞着老百姓的抗战热情。

这些我所见所闻的抗战故事,既彰显了吕正操司令员官兵一致的作风,又演绎着冀中军民的鱼水情谊。军民共同携手,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本文作者系原北京二七车辆厂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