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贵

说起北京市丰台区怪村太平鼓,真是三天三夜道不完。

怪村是我家乡刘太庄的毗邻村,两个村子只隔三里多地。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徒步去怪村赶集,我亲耳聆听过那声调激昂的太平鼓声。

那些年,每月的阴历逢八便是怪村集。先是从村头弯弯的小道步入魏各庄(如今已搬迁不见其村了)的大车道,再向左转,一抹身就是怪村了。我的印象里,怪村东头有个石碑,过去就是怪村街了。怪村自明清之前,便有了太平鼓队。为了区分集市和平时节日,逢集便有人结队,扭起“花篱笆舞”,敲响太平鼓,以示欢庆,鼓舞人心。那时的父老乡亲,不管日子富有不富有,每家每户一年到头怎么着也要置办或修缮一面太平鼓。因为太平鼓的置办不是一劳永逸,绷羊皮鼓皮,包鼓圈,串铁环,都是精细的活儿,一点也不能马虎。鼓的存放也相当讲究,鼓不能受潮,更不能落下尘土,尤其不能 “见着是六月,见不着是腊月”。街面上有了大事小事,就会敲响太平鼓。那太平鼓敲起来特别讲究功夫,总需要手舞足蹈相伴。太平鼓配上太平舞步, “咿呀哟哎”,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激越,舞步扭起来畅快淋漓潇洒,如 《陶庵梦忆》所称 “绕身若环,曾扰摩地,扶旋猗那,若如秋叶”。伴随着精心编导的插花队形,太平鼓简直就是边舞边敲、边敲边舞,令人欲醉欲仙了!

怪村太平鼓早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了。它属于民间舞蹈,是一门古老而文明的艺术。鼓手们说,太平鼓有灵性,体现在它的时令性、感知性上。时代的变迁,给太平鼓带来了变化,更给大美的丰台带来变化。

那一年,我到怪村向父老乡亲吟诵了我的诗作 《太平鼓又响了》,它收录在我的诗集 《勿忘草》里。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咚、咚、咚,擂响太平鼓/哟,嗨,哟,婆娑挪舞步/人过春节精神爽/正月,大娘院里喜 “破五”/鼓儿敲得心花花放/妯娌跳个 “掐金谷”/铁环环唱成一个声/编 “花篱”,携手叉开足……大娘“噗嗤”笑出声/傻丫头,你婶哪来的不舒服/看她里外三新棉衣裤/你哥是娶上了好媳妇/一番话说得大嫂脸绯红/手把大娘嘴儿捂/“大妈哟,不是只靠孝敬心/好日子全托党的福”……/咚、咚、咚,夜半鼓声唱四方/哟,嗨,哟/众人千姿尽情舞/月儿喜得露笑脸/小院里绽开春花一株株……”家乡的父老乡亲听了我的吟诵,纷纷要我赠送他们诗集,并要我签字题名,赠送给王佐乡图书馆和怪村刘太庄大队图书室。

如今21世纪,怪村太平鼓频频从乡村走向丰台、走向北京、走向全国。丰台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怪村太平鼓带来新的生机。而怪村太平鼓的生机,又为丰台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了锦上添花的贡献。大美丰台和怪村太平鼓并驾齐驱,牵手同行!

人们都说,丰台怪村的太平鼓有一种永远舞动的魂,那魂就是父老乡亲奋发向上过好日子的梦,那魂即是蕴含美好理想的太平鼓声,那魂即是蕴含建设美好丰台、美好乡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太平鼓的曲儿。鼓曲激越、高昂,如电影 《红日》的主题歌 《谁不说俺家乡好》一样,永远地回响在家乡的碧野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