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宗
抗日战争中,湖南省境内的粤汉铁路株韶段、浙赣铁路株萍段、湘桂铁路衡桂段大部分线路、湘黔铁路株新段不负历史使命,在运送军用物资、疏散机关工厂人员、支援邻省物资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紧急备战 抢筑铁路
湖南是沟通华北、华东、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锑和钨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从1935年起,湖南加速了抗战重要战略基地建设,在诸项建设中,又以铁路建设为重点。日军侵占东三省后,铁路部门利用国内资金修筑已拖多年的粤汉铁路,1936年4月28日,株洲至韶关段完工。至此,武昌至广州1095.6公里铁路全线贯通。
1935年,湘黔铁路开始筹建。这条东西向铁路是浙赣铁路的延长线,将沪、苏、赣、湘、黔等地连成一体,其重要性与纵贯南北的粤汉铁路相当。1936年6月,湘黔铁路工程局在湘潭成立。次年5月,沿线各工地相继开工,在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工程进度较快。
1936年,日军在北平周围部署了驻军,并不断在华北组织军事演练。考虑到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从有利于抗战和大西南开发的角度出发,铁道部和湘桂两省政府协商,决定抢修湘桂铁路。它是内地入桂的重要干线,也是一条国际通道。1937年9月,湘桂铁路全线开工,次年4月底完成土石方工程。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先后沦陷,日军进犯湘北临湘、岳阳,驻军粤汉铁路新墙河站。湘黔铁路中止施工,并奉令将钢轨和枕木运往湘桂线急用,大批施工人员也被调到湘桂线工地。
由于抗战形势紧迫,在沿线群众的全力支持下,铺轨工程以日进一公里的速度推进。1938年9月,湘桂铁路衡桂段361公里全线贯通。
抗战时期,湖南省新建的铁路主要有纵贯南北的粤汉铁路株韶段、连接华东的浙赣铁路株萍段、直达西南的湘桂铁路衡桂段大部分线路、通往贵阳的湘黔铁路株新段,完成了三条干线铁路在湖南的接轨贯通,形成了才字形铁路网,成为湖南国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运送军用物资、疏散机关工厂人员、保证城镇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前疏散 业绩显著
铁路以大运量、高速度、全天候等特点,在抗战时期的军事运输中占有主导地位。
1936年4月,粤汉铁路完工通车,成为贯穿南北的钢铁大动脉。在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期间,粤汉铁路调运了百万部队、运送了数十万吨物资、转移了成千上万的伤员,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的特殊地位让它成为中国与东南亚、欧美各国交流的贸易中心。1937年8月27日,九广铁路与粤汉铁路连接贯通,成为香港和内地陆路的重要通道。抗战前期,从国外购进的54万多吨武器装备、200多万吨军用物资就是经九广铁路和粤汉铁路运往国内前线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华侨领袖陈嘉庚、司徒美堂等人的组织下,侨居东南亚和欧美的华侨不仅为国内抗战捐献了大量衣服、粮食和药品,还提供了217架飞机、27辆坦克、1000多辆救护车。这些物资大多经九广铁路和粤汉铁路转运到抗战部队,直到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为止。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华北、华中及东南沿海、长江沿岸地区的工业受到战争破坏或威胁。华北、华中及沿海沿江一带的工厂陆续迁往川、滇、黔、桂、湘等地。湖南位于粤汉、湘桂、浙赣三条铁路的交会处,是去往大西南的必经之路。据统计,抗战中先后内迁工厂425家(其中迁至湖南的有121家)、机器设备12万多吨、技术人员1.2万多人,基本是由湖南铁路转运。
武昌铁路机厂南迁到湖南郴县后,迅速建厂、安装设备,并很快投入生产,有力支援了抗战。内迁工厂继续生产,大量原料、材料、燃料也由铁路运输。另外,华北、华东、华中大批文化教育机构、文化团体纷纷内迁,文化名人也通过铁路向后方转移。湖南三条铁路战时还是难民的一条生命线,几乎天天都有运送难民的列车,车厢甚至车顶有时也坐满了人。
铁路工人 累建功勋
铁路是抗战时期军事运输的主要工具。湖南铁路工人在长期的抗战运输中,表现出同仇敌忾的爱国热忱和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
为加强抗战部队和军用物资的调度和运输,铁路部门在株洲设立了江南调度总所。刚成立的调度总所便给湖南铁路各站区下达了一项紧急任务:一个月内调集机车、车辆,按大列20辆、小列12辆至15辆,编好60列军运列车和一列卫生救护列车。各站区铁路工人不顾天寒地冻,不分职内分外,大家齐心协力,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了军列调配编组任务,保证了支前军运的需要。
1937年10月至11月,日军为切断粤汉铁路源源不断的军运,出动大批飞机频繁轰炸粤汉铁路株洲枢纽。敌机白天轰炸,铁路工人白天抢修;晚上轰炸晚上抢修。11月18日,一队日军飞机飞临株洲渌口铁路桥上空时,桥梁工孟继贵发现一列满载军用物资的列车正由南向北驶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孟继贵站在南桥头道心中,奋不顾身地摇摆手中红旗,示意列车司机紧急停车,退回隐避地段。此时,敌机投弹扫射,孟继贵为保护军列壮烈牺牲。1938年3月11日,《新华日报》以长篇通讯报道了孟继贵的英勇事迹。
1938年秋,武汉、广州相继沦陷。日军随后占领岳阳,湖南成了抗战主战场,粤汉铁路株韶段、浙赣铁路株萍段、湘桂铁路衡桂段、湘黔铁路株新段成为敌我双方争夺、利用、破坏、抢修的前沿阵地。湖南铁路多次遭到敌机轰炸,尤以粤汉铁路最为严重,平均一公里就挨了3颗炸弹。粤汉铁路工人平时有物力、人力的充分准备,做到了敌机随炸随修,不分白天黑夜,湖南百余名铁路工人因此而牺牲。由于湖南铁路工人的英勇顽强,粤汉铁路一直没有中断抗战的军运。1938年12月27日, 《新华日报》以 “战斗中的粤汉路工”为题材的报道中,对粤汉铁路工人给予了很高评价: “粤汉路工不过是支持抗战的全国工友中的一部分,然而已够证明铁路工友是一个伟大的抗战力量。”
1940年8月10日,日军飞机狂炸衡阳市,粤汉铁路局所在地及员工、家属住宅区受损惨重,死伤70多人。1944年6月18日,长沙失守,日军沿粤汉铁路南犯衡阳,粤汉、湘桂铁路员工及家属共5万多人被迫撤退到广西的金城江,后又继续撤退到黔桂边境地区,中途遭日军飞机轰炸死伤者甚多,是抗战中铁路员工遭受的最大牺牲。
全面抗战的8年,湖南7年处于战火之中。湖南铁路工人为夺取抗战的伟大胜利,经历了艰苦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