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庆
图①为飞机库外景;图②为飞机场跑道遗址;图③为隐蔽的飞机库洞口。 孟庆庆 摄
今年初夏时节,我出差到驻扎在博林线绰源乘降所附近的哈尔滨工务大修段桥隧大修二车间,这个车间的驻地在绰源林场的一所废弃小学内。傍晚,我出去散步,发现树林中间有一条宽度超过50米、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平坦道路,心里很是纳闷:这密林深处怎么会有这么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呢?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沿着这条路向远处走去,路面上有十分规则的方形隔断痕迹,尽管大部分路面被荒草和苔藓覆盖,但一些地方还是能看到水泥地面的本色;虽然风化已经非常严重,还是能让人感觉到这是一条人工修筑过的道路。
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这条大路的尽头,两个1米来高的圆柱形物体赫然摆在道路的尽头,旁边还有两块标示牌,上面醒目地写着“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 “压地石碾”。另外,标示牌上还有这样的文字记述: “这条道路曾经是机场跑道,是日军当年修建的空军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跑道全长1500余米、宽约70米,全部为混凝土浇筑,用于 ‘零式’战斗机的起降,而那两个叫 ‘压地石碾’的圆柱形物体,是日军当年修建飞机场时用来夯实地基的重要工具,每个直径1.4米,重约5.3吨。”看到这里,我心里很是吃惊,这里竟然曾经是侵华日军的空军基地,看来遗迹肯定不止于此。于是,我动了一探究竟的决心,无奈天色已晚,只好等到明天。
第二天忙完公事后,我又一次踏上了那条神秘的跑道,沿跑道走了几百米,发现有一条通向不远处山脚的岔路,拐上岔路几十米后又是一条沿山根修建的、很平坦的沙石公路,沿着这条公路走了没多远,往山坡方向望去,透过层层白桦林,隐约可见一个黑乎乎的洞口,走近一看,是一个穹顶形建筑,尽管年代久远,上面盖满了青苔,但还是能看出表面是混凝土质地,洞口边的牌子上写着 “飞机窝”三个大字,下面详细的说明是: “这个建筑是当年日军 ‘零式’战斗机的飞机库,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于1942年5月,机库口高6.5米、宽17.6米、纵深22.5米,顶端的梯形缺口方便飞机驾驶舱和尾翼出入,库顶有长方形通风口一个,两侧有圆形洞口各一个,每个机库面积约为200平方米。这样的飞机库沿着山脚而建,一共有18个,每个间距大约150米。这个军事设施在当年的作用是防御苏联红军和加强对中国的殖民统治,达到长期霸占我国东北的目的。”这些像碉堡一样各自独立、隐藏在密林中的机库,被叫做 “飞机窝”的确是非常形象生动。
看完介绍,我走进飞机库内部,里面还保留有当年方便检修飞机的水泥台阶,屋顶长满了苔藓,透着一种历史的沧桑和凝重。看完机库的内部,我又沿着山坡登上了机库的顶部,18个独立的机库沿山根分散而建,有密林和山坡做掩护,相互间有一定的距离,如此设计,在遇到袭击时不至于一下子被同时摧毁,足见日本侵略者的费尽心机。
沿着这条沙石公路,还有当年修建这个基地时中国劳工住的工棚遗址以及日军修建这个工程的指挥部遗址等。绰源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在2005年1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批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9月,这里又被内蒙古自治区批准成为第四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70多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的日军飞机库遗址、深山老林里完备的军事设施,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当年日军侵华的野心。另一方面,这些坚固且用尽心机的工程遗迹也让我们再次感叹当年我们取得抗战胜利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