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临近春节,浙北乡村年味浓起来了,腌制鱼肉,蒸年糕,酿米酒,切笋干,烫粉皮,做肉丸子,包米粉圆子,杀鸡宰鸭,准备许多许多好吃的东西。家家户户除了筹备年货外,腊月二十七还有年终扫除的习惯,俗称“掸尘”,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全家上下齐动手,分工明确,女人则是擦洗厨房、拆洗被褥,男人则是将房子屋梁上、墙角的灰尘和蛛网等脏东西打扫干净,修剪屋前屋后树枝也是男人的活儿,通过对庭院打扫、被褥清洗、物件整理,顿时,原来不怎么高大漂亮的屋子变得亮堂堂,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什么时候有了除尘的习俗?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代就开始了,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扫尘有“除陈迎新”、 “驱除霉气”的涵义,祈求与希望来年有好的收获,蕴含着新年新气象的意义。
到了部队之后,我觉得除尘习俗也在部队落地生根了,每年年终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新年伊始连里开始部署扫除任务,连长和指导员亲自布置,要求全力以赴完成任务,迎接新春佳节到来。动员结束后,上百人开始行动,有的手拿扫把和铁锹,有的提着水桶和推着独轮车,扫地的扫地,清理水沟的清理水沟,拉车的拉车,整理物件的整理物件,粉刷墙壁的粉刷墙壁,责任清晰,配合默契,干劲高涨,场面热闹。人心齐泰山移。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面貌慢慢显现出来,再加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影响,贴福字,挂春联,杀猪又宰羊的, “年味”十足,愈发显得除尘内涵丰富多彩。
离开部队进入央企,到了项目部工作,铁道兵的文化和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传承,没有因为脱掉军装把除尘的习俗和传统文化丢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自觉不自地在项目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显露出来,比如是有当兵经历的筑路人则喜欢起床后马上叠起被子,并习惯性整理内务,始终保持室内整洁干净,这个习惯很好地保持下来。比如早晨点名,早晨未见晨曦,天色未放亮,除食堂做饭人员之外,上至项目主管领导下至小车司机,穿戴整齐,佩戴胸牌,已经齐刷刷按时到达指定位置集合报到,若是有人迟到了马上派人去叫,还要自己作检讨,点名制度实行之后睡懒觉的现象基本杜绝了。再比如每天轮流清扫驻地环境卫生,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大学生来讲,一开始很不习惯,通过老同志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循序渐进的引导和不断鞭策,并且进行劳动讲评,扫除的概念和意义与责任愈加清晰,当然具有军人素养的老同志年轻人没得比。春节的脚步临近,项目部则安排一次节前大扫除,房前房后犄角旮旯要彻彻底底清扫一遍。所以,传统的除尘不仅没有落伍还有历久弥新之趋势。
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装饰一新的新居,显得富丽堂皇,漂漂亮亮的家具,再加上像白纸似的地板砖很容易沾上灰,若是一天不擦不拖,于心何忍。于是,主妇们一天一小擦,一周一大擦的劳动,并乐此不疲。其实,人参加工作时间久了并随职务升迁,容易滋生“懒气”、“骄气”、“霸气”、“义气”、“暮气”和“铜臭气”,如果不及时将头脑里积满厚厚的“灰尘”清一清,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思想容易变质,工作懈怠,思想滑坡,道德沦丧,那就非常危险了,因此,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爱好,升华思想境界,营造高尚的精神家园是无比重要性!
所以,除尘不仅使居住的环境变得干净漂亮,而且对人的思想起到敲打和警示作用,“掸尘”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深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