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勇
“诸位同学:今天承崔校长见约,参观贵校,得与诸位一谈,甚为愉快。诸位须知,有许多小学毕业生,想进中学而不能,诸位能进中学,已为难得。且诸位都是铁路员工子弟,在本路学校求学,一切都很方便,更为难得。诸位须知,现在求学,是为将来服务社会的预备,若学得不完全,将来不能有贡献于社会,便是辜负了社会的培养……”
正在给铁路员工子弟演讲的,是一位带着眼镜、身材瘦削、温文儒雅的老人,他就是德高望重的蔡元培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 《于课堂中求趣味,于校课外做实验》。这天是1934年9月28日,时年,蔡元培66岁。
蔡元培,字孑民,浙江绍兴人,1916年12月至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促进了北大思想的活跃、新思潮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开创了 “学术”与“自由”之风,树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建立了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框架,奠定了高等教育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誉其为 “老成硕望、勋劳卓著”;毛泽东称其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是哪所铁路中学有这么大面子,能够邀请到大名鼎鼎的蔡元培先生,说来或许有人不信,它就是鲜为人知的胶济铁路青岛中学。
最初,这所学校是附设于胶济铁路青岛小学内的一个初中班,成立时间为1925年9月。1927年3月,该中学从小学内迁至广西路26号,正式被命名为胶济铁路青岛中学,简称胶济铁中或青岛铁中。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全国铁路系统办起的第三所中学。此后,学校多次搬迁,1928年春,移至德县路4号;夏,租浙江路房产 (张勋旧居);1930年,租国立青岛大学第四校舍;1931年3月,在四方区杭州路3号、四方机厂对面建新校。
胶济铁中生源为胶济铁路 (含四方机厂)职工的子、女、弟、妹、孙子、孙女等直系亲属,还包括青岛以外、胶济铁路沿线各地职工子弟。
蔡元培与胶济铁中的关系,还要从他与胶济铁路的关系说起。
早在华盛顿会议确定胶济铁路由中国政府赎回后,1922年5月4日,蔡元培在北京 《晨报》上发表了 《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纪念》一文,指出:五四运动,为的是山东问题。山东问题,现在总算告一段落,但是运动的结果还不能算完满。必要集股赎路,确有成绩,把胶济路很简单地赎回,其他问题自然 “迎刃而解”了。所以集股赎路是我们最重要的纪念,大家不可不努力……我觉得五四运动,用不着许多夸张的纪念,只要把3件重要的竭力进行: (一)广集赎回胶济路的股款; (二)自动的用功; (三)扩充平民教育。
蔡元培与胶济铁路的渊源,还体现在筹资办学上。
国立青岛大学创办时,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是筹备委员会9名委员之一。当时办学经费紧张,1929年8月3日,他致信当时的政府监察院院长吴稚晖: “其经费预算年60万元,拟请中央政府及省政府各出24万元,而市政府与胶济铁路各出6万元……”
这座大学的创办,自此也就有了胶济铁路的一份功劳。
蔡元培筹建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胶济铁路也功不可没。
1934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和总干事丁文江主张在青岛建海滨试验所,并以私人及海洋组中国分会名义向各方筹募经费,经过一年努力,募集年度研究经费3800元,其中胶济铁路当局就认捐1800元,几近一半。无怪乎蔡元培在1936年3月所撰 《中国的中央研究院与科学研究事业》一文中,列举了22个对中国海洋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胶济铁路当局榜上有名。
基于此,蔡元培与胶济铁路的关系就更近了。
1934年9月28日,在青岛逗留的蔡元培应邀到胶济铁中演讲。邀请他前来的,是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崔士杰。崔士杰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胶济铁中校长,就是蔡元培演讲开篇中提到的 “崔校长”。
崔士杰,字景三,山东临淄人,在1928年济南 “五三”惨案中接替遇难的蔡公时,担任山东外交特派员,后来又担任接收胶济铁路委员长,1932年6月担任胶济铁中校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