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多语的人,但与他们比起来,确实是相当絮叨了,常常一个人说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而他们只是微笑倾听。由于他们的默默相伴,我得以从喧嚣的世界中沉静下来,成为了一个淡泊、自信、幸福的人。读书的时候,我经常在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对亲人流露出深情,今天,我想说:感谢你们,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我的父亲、我的先生。

父亲篇: 《时间都去哪儿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间都去哪儿了?转眼间,父亲离开5年了。我至今不敢看父亲的照片,不敢回味这5年时光的虚无。

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大学生,从贫困的农村家庭考到省城读大学,他承载着全家甚至全村人的希望。毕业后,他不负重望,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省城机关工作。但由于爷爷奶奶相继生病,父亲毅然决然地申请从省城调回家乡县城,任劳任怨,直至退休。多年后,父亲许多留在省城的同学成了厅局级甚至省部级干部,退休工资是父亲的数倍。我曾问父亲: “如果你当年不回来,会怎么样呢?”父亲回答: “总要回来的,你爷爷奶奶需要照顾。”

父母靠着微薄的工资,供养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4个孩子,家里最多还同时住过3个农村亲戚家的读书孩子,父亲希望帮助他们靠知识改变命运。粮店供应的口粮不够,父亲就经常四处托人购买杂粮,满足一群孩子在饭桌旁的 “狼吞虎咽”。由于生活压力和营养不良,父亲的青春早早地就被时间带走了,他似乎还未感受年轻就老了。

家里孩子多又淘气,经常受到母亲的责罚。常常是一个孩子犯了错,其他孩子被 “连坐”一起打手心或打屁股,以示惩戒。父亲此时总是和母亲保持高度一致,大声批评着我们的任性,却悄悄把我们从母亲高举的尺子下拉开,或者主动在我们身上拍打几下。这样的情形让我多年来一直有这样的印象,以为每个家庭都是严母慈父的模式。后来,父亲因胰腺癌离开了我们,没有留下任何话语。他相信无须多言,我们会生活得很好。

先生篇: 《牵手》

“因为誓言不敢听,因为承诺不敢信,所以放心着你的沉默,去说服明天的命运……”其实和先生牵手,还是因为感动于他写给我的第一封信上的最后一句话,这个声调低沉的家伙说,我会给你撑起一片没有委屈的天空。那时的我们,就是这么简单。

当年,他清瘦、长发、踢足球,课堂上奋笔构思朦胧诗,草地上眼神忧郁地弹吉他,颇有几分文艺青年范儿。不过结婚后,我知道他弹得最好的是入门级的 《致爱丽丝》。

我先生是个粗线条的人,每天出门,至少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找手机、找钥匙。拉他去商场,我试穿第一件衣服他说好,第二件衣服他竖大拇指,第三件衣服他点头称许……我顿时兴味索然,心想这根本是在敷衍嘛。但转念一想,或许在他眼里,我确实穿什么都好看呢?那我又何必花这么多钱买新衣服呢?于是丢下衣服,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在先生 “愉快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女儿不报兴趣班,不读补习班。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女儿轻松地长大了,参加高考,成绩还不错。在她爸爸的支持下,她报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有限的生命里,也许我们只是彼此的匆匆过客,但我依然感谢你们传递的温暖的力量,让我学会感恩和珍惜,让我愈加坚强地前行。一生有你,我不孤单。

系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