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万钢

图一:月光

图二:高原精灵

图三:暖阳

图四:风尘

我从小喜欢画画,参加工作后,抽空就拿出画笔练练手。这一习惯已经坚持了20年。由于画技一直不见长进,2010年之后,我已经不怎么画国画了,直到2014年初,我接触钢笔画,才在钢笔尖上重新找回了画画的乐趣。我的绘画观是:画自己的画,开心就好。

每次别人问我为什么要改画钢笔画时,我总是很难确切地给出一个说法,只是逢问便答: “画国画我嫌麻烦,画完画,收拾笔墨纸砚就得好半天。”与之相较,画钢笔画则很方便,一支中性笔、一张A4纸,就可以过一下画画的瘾。我觉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画钢笔画比画国画、练书法更容易坚持,因为画钢笔画既简单又方便。

2010年2月,我有了自己的博客。以前,在别人的博客里,我经常能看到一些漂亮的黑白版画和钢笔画,我发现钢笔画具有版画的味道,由于自己不会制作版画,索性就画一些钢笔画,模仿版画的表现方法。所以刚开始,我的钢笔画刻意追求版画效果的意图很明显,画得越像版画,越觉得有成就感。

我很不愿意把钢笔画画成摄影作品,不喜欢那种逼真得就跟照片一样的钢笔画。国画,我也是喜欢大写意,不喜欢工笔画,感觉画写意画,显得更洒脱,更率性,更能抒发自己的情感。尽管钢笔画出的线条很纤细,但是钢笔尖快速行走在卡纸上的声音和节奏却非常美妙。对我来说,画钢笔画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钢笔画的内容没有局限性,可以画任何题材。至于偏重什么题材,完全看个人喜好。有的喜欢画城市建筑,有的喜欢画静物,有的专门画江南水乡,也有的一直画插图,画风更抽象一些。周围的朋友建议我画一些表现青藏高原地域特色的钢笔画,如少数民族、藏族妇女、牦牛和藏羚羊,或高原的山川与河流;也有人建议我画一些铁路题材的画,有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绘画作品才会更有感染力,因为我本身就是铁路职工。

好的建议我会采纳,采纳之后才发现,朋友的建议真的很好。我生在青海,长在青海,画高原的景色和人物,更容易去捕捉,这变成了我画钢笔画的优势。所以,我的不少钢笔画有浓厚的青藏高原气息。如果以后坚持画下去,我想我的钢笔画不会轻易脱离高原,不会轻易舍弃本土的一些东西。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后,我去拉萨已经有好几次了,每次都带着相机,拍回来不少适合画钢笔画的藏族人物和高原风光照。

我画钢笔画已经有两年了,少部分画在素描纸上,更多的则画在卡纸上,数量已经超过了200幅。其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还是藏族人物,如 《在雪域高原看彩信》 《暖阳》 《康巴老人》 《家园》 《雪花》等。这些人物画参照的都是我从拉萨拍到的摄影作品,画面的背景是我另外添加的。 《高原奇峰》添加了雪山, 《康巴老人》添加了经幡, 《高原精灵》和 《帘卷西风》添加了高原的云天。钢笔画的背景处理看似简单,可一旦处理不当,往往就会破坏主题,影响整幅作品的效果。 《云端》画的是高空作业的4名铁路职工,参照的摄影作品并没有云,添加上云之后,高空作业环境的表现更到位了,而且这幅画也有了一个既好听、又有诗意的名字——云端。

说到绘画中的诗意,我个人有两点认识:其一,好的绘画作品都不缺少诗意。国画也好,钢笔画也好,充满诗意的画更有意境,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其二,好的画家都能称得上诗人,像诗人一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诗歌都有画面感,如果把诗歌画成钢笔画,画面也一定有诗意。一些诗人曾找我为其诗歌作品配钢笔画, 《我把守候配成一壶佳酿》 《等你回来》 《行走在中秋的酒杯里》 《陪我一起去旅行》等诗配画,都是我反复阅读诗歌作品后才画成的。版画家邓扬威看了我的诗配画后,觉得我的诗配画在形式上非常浪漫,尤其是抽象钢笔画。为此,他专门为我写了一篇题为 《浪漫到底》的诗配画读后感。

要想画好钢笔画,技法的运用非常重要。钢笔画的技法,常用的有纵横交错的线条叠加、留白、填黑等。钢笔画只有黑白两色,白色线条在钢笔画中基本不会出现,因为钢笔只能画出黑色线条,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钢笔画中制造白色线条的问题。版画是用刻刀刻出来的,阴刻技法可以很好地用白色线条去表现。于是,我想到了刀片,并尝试着用刀片的尖部划扫卡纸。结果,画面的黑色部分出现了白色线条,我认为这是一个美妙的尝试。这一技法的运用,使得钢笔画的表现力更加接近版画。 “刀片划扫法”的发现和运用,已成为我画钢笔画的一个 “秘密武器”。任何绘画,都需要对技法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钢笔画也不例外,只要去思考,去探索和尝试,就能找到令人惊喜的绘画技法。

我的名字中有一个钢笔的 “钢”字,看来,我和钢笔画确实有缘分,我的绘画道路,或许就应该是画钢笔画。邓扬威告诉我,画国画,就像坐拥挤的班车,咱别去挤了,选择另一种走法,或许更有出路。有没有出路,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欢钢笔尖行走在卡纸上的美妙感觉,也很享受完成一幅钢笔画之后的愉悦和成就感。

本文图片均为铁万钢钢笔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