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林

2016年8月2日,我在浙江诸暨的寓舍 “遐想斋”完成了第885遍《兰亭序》的临写。这是一幅8尺对开横写作品,临写完毕,着实让我欣喜,我有点惊叹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佩服自己的坚持和恒心。

20多年前,我在铁路工作时,只因生活单调,工作之余,常常把学习书法作为消磨时光的一种手段。那时,没有老师,也没有太多的字帖,只购得一本骆恒光先生书写的 《集句对联字帖》进行临模尽管很是认真,但进步甚微。调离小站后,我至少有十几年没有再练习书法。

后来,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兴致所至,我再次学习书法,时而临写米芾的 《苕溪诗》帖,时而学习颜真卿的 《多宝塔碑》,心无定数,忽这忽那,很是浮躁,进步当然不大。

1991年的春季,我前往离诸暨不远的绍兴兰亭景区游玩。在古朴典雅的园子里,竹林、墨池、石碑……历史的印记呈现于眼前。当我看到王羲之的 《兰亭序》时,被书法之美所震撼。我当时在想,如果某一天我能写出这么美的字,该有多好。2007年,我再次到兰亭参观,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静静地伫立在康熙皇帝所书的 《兰亭集序》碑前,决定用10年时间临摹王羲之 《兰亭序》帖1000遍。这也许是一个很笨的办法,而我就想用这种笨办法来试验,坚持加坚持,通过 “十年习一书”,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有梦想就得付诸行动,说干就干。就这样,不管夏日炎炎还是雪花飘舞,几乎每天清晨或夜晚,我都坐着用比较粗劣的毛边纸书写,无法提肘悬腕,就肘腕贴着桌面写,练习一遍 《兰亭序》得几个早晨或晚上。

现在回想起来,每年临写100遍,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那段时间我几次调动工作,先是在一个铁路集体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工作,2015年3月调到义乌西站,12月又调到工作更加繁忙的义乌站工作,使我没有更多业余时间练习书法。况且业余时间,我还要写作,学习弹钢琴。

为了深入临写 《兰亭序》,探究《兰亭序》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神韵,我购买了不同版本的 《兰亭序》字帖,也不断购买研究 《兰亭序》的书籍,以了解 《兰亭序》的真谛,充实知识。

临习100遍后,我随带 《兰亭序》临写作品相继拜访了骆恒光、赵雁君先生,请他们指点。骆恒光先生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的书法家;赵雁君先生是现任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两位书法界的前辈、专家阅览了我的临习作品后,既鼓励,又认真严谨地提出需要改进的意见。对我这样一位初学者来说,能面对面聆听专家指点,受益匪浅。

临写 《兰亭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广结书友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研究的过程。

通过临写 《兰亭序》,我常常产生新的想法。我认为,王羲之的行书 《兰亭序》之所以成为 “天下第一行书”,得到推崇和传世,不仅仅是书法本身的魅力,还在于这篇散文写得优美且具有丰富的哲理性。《兰亭序》初看起来飘逸自然、牵丝带线,而细细瞧来,却发现一笔一画均是那么精神,那么刚劲。文章中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流觞曲水”“惠风和畅”和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等词句多被后人作为经典而书写。

2015年11月5日,我专程赴北京,去故宫武英殿参观 “石渠秘笈”特展,我是奔着 《兰亭序》帖而去的。在展览厅,我亲眼目睹了1300多年前冯承素摹写的 《兰亭序》真迹,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细细看着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激动之情油然而生。这又一次加深了我对 《兰亭序》的感悟。

临写 《兰亭序》是学习书法的一种载体、一种方法,除专攻 《兰亭序》外,我还挤出时间临摹王羲之的《乐毅论》 《十七帖》等,临摹 《石鼓文》和欧阳询的 《九成宫》等字帖,以丰富自己的书法知识。

9年的坚持和付出,我的书法作品得到了一些收藏爱好者和亲友同事的认可与青睐。我执着坚持的精神让他们感动。这种精神让作品更具有生命力。作品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着实让我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