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大连路站周边,有许多沉重的历史记忆。从如今的大连路站2号出口出来,走不了几步,就是当年电影《风云儿女》的拍摄现常该片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第一次唱响,也必将永远传唱下去……

在一个冬雨淅淅沥沥的日子,我坐4号线地铁来到大连路站,在萧瑟的冷风里,似乎能感受到穿着长衫、戴着长围巾的书生或者穿着西装、戴着鸭舌帽的导演曾在此忙碌。书生不敢忘忧国,艺人更不能忘救国。那是全民族都在思考如何救亡图存的黑暗岁月。

1935年,许幸之导演在这里执导了影片《风云儿女》。时光荏苒,中国不再积贫积弱,当年影片的细微情节也不再让人轻易想起,然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第一次唱响,直到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而我来到大连路站的时刻,出得站来,也许是下雨天的缘故,周遭显得那么静,那么静。

《风云儿女》的创作班底可谓阵容豪华,导演许幸之,编剧田汉、夏衍,都是当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疾风劲草般的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明星制的上海影坛,该片主演是大明星袁牧之、王人美。看看老照片就能明白,袁牧之作为那个年代的当红小生,那款那型,绝对比今日很多“小鲜肉”有范儿。至于王人美,更是中国影坛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女星,1934年,她在蔡楚生导演的电影《渔光曲》中,饰演“小猫”一角。《渔光曲》于1935年在苏联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也正是在那一年,20岁的王人美加盟电通影片公司,成为《风云儿女》的女一号。明星们“粉丝”众多,号召力惊人。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摄影师,是后来延安摄影界教父级的人物吴印咸。影片的作曲是聂耳、贺绿停

这样的剧组班底,加之抗战背景的故事,无疑能打造出一部优秀的影片。然而,它竟然让国歌由此诞生,这只能说是时代使然,上海这座城市使然。

紧挨着大连路地铁站的大连路绿地边上、荆州路405号,就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拍摄地。如今,在大连路绿地中,有一处僻静的圆形场地,好似唱片的造型,即国歌纪念广常

如今的大连路绿地,闹中取静,并不因其是国歌诞生地而显得人头攒动、来者如云。倒是绿地北缘的国之宝艺术馆汇集了不少名表、美钻,也经常是衣香鬓影,名流汇集。当然,这只是表象。就像法兰西拥有世界最著名的奢侈品、艺术品,却也不会由此辱没《马赛曲》的名声,在需要的时候,我相信中国人也会团结如一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我曾到大连路绿地的施工现场采访。那时候,绿地还没有建成。当时,杨浦区绿化管理局一位朋友对我说:“就像变形金刚一样,平时看不出什么,就是一般的绿地,但是万一发生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这里能立即变身成为避难所1如今,“变形金刚”早已建成。值得一提的,是大连路绿地以及应急避难所所在区位,东临荆州路,南靠霍山路,西至大连路,北依长阳路。巧合的是,霍山路、长阳路一带,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犹太难民的避难所。

大约八九年之前了,那天也是下着小雨,我从长阳路到霍山路,一路旧街旧弄,游客络绎不绝。我觉得很奇怪,他们为什么到如此破落的街区游玩。此时,一位来自美国的姑娘向我打听:“去摩西教堂怎么走?”我也是第一次在这一带游走,于是共同寻找。摩西教堂就在霍山路上,上得教堂的小楼,原来这里还是犹太难民纪念馆。上海,可以说是全球犹太人心目中远东最温暖的一个地方,乃至“Shanghai”这个单词被记录进以色列和犹太人的文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