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首次封闭大修的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修缮也将遵循文物修缮原则,尤其是富有特色的桥头堡、雕塑等建筑和设施将做到修旧如故。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南京乃至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符号。2014年,南京长江大桥被南京市鼓楼区、浦口区共同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入寻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10月28日22时,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启动封闭大修,文保修缮也将同步开始。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处负责人张国祥介绍,为了保护好大桥的建筑风貌和建筑特色,本次修缮将按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设计修缮方案,所采取的加固修缮技术尽可能减少对文物本体的破坏或干扰,最大限度保留历史原物,在完全不能修复的情况下再进行替换,以保持文物原真性,实现耐久性,保障结构安全。
为了更好地给大桥“治脖,本次文保修缮方案的负责人、东南大学副教授淳庆带领团队对大桥每个角落都进行了勘查和测绘,对现场破损情况、现存材质和历史材质、历次维修等进行了调研。淳庆介绍,修缮遵循以下原则:确保后期使用安全,不改变建筑结构体系、基本空间格局,根据现状、历史图纸和照片适当恢复建筑里面装饰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对于桥头堡、雕塑、栏杆、路灯和工字堡等标志性建筑和设施,将做到修旧如故。
此次维修改造建设工期需27个月,总投资估算10.9亿元人民币。
蒋 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