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姚 航
说起与相声的缘分,马云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在他少年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邻居家收音机中听到了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经典作品《夜行记》,被相声这种诙谐幽默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吸引。马云路在初中学校联欢会上第一次登台说相声。20世纪70年代,马云路作为一名知识青年,来到了河北省栾城县插队。两年知青生涯,为马云路提供了一方广阔的艺术舞台。“我们那时候下乡演出都是坐牛车到各村,按现在的话说叫‘巡演’,半夜从本村出发,天亮了才到邻村。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裹着军大衣坐在牛车上赶路,三更半夜,再加上道路不平,半道上从车上掉下去一个知青,走了几公里才发现。大家赶紧下车找人,最后在二里地外找到了他。”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马云路不禁一笑。两年多时间,他与搭档刘际共下乡演出近500场,走遍了县里的村镇,观众多达数十万人。
回城后,马云路被分配到了一家工厂工作。他并没有放弃对相声艺术的追求,在工作之余为车间工人说相声。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云路与相声大师刘文亨相识,并拜他为师,从此走上了一条职业相声演员的道路。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自学考上了夜大,学习文学课程,这都为他今后的相声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马云路用作品开路,凭着他的勤奋和对相声事业的热爱,艺术道路顺风顺水,先后获得河北省曲艺会演创作和表演一等奖、河北省笑星选拔赛一等奖、河北相声十佳之首、晋冀鲁豫十大青年笑星等荣誉,成了河北相声界代表人物。
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带来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河北曲艺原野遍地鲜花盛开。马云路与他的好搭档刘际说的《活词典》《我要交朋友》等一系列相声佳作应运而生。他们用优秀的作品讴歌社会新风向,批评讽刺种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他们跟随时代潮流,与祖国共命运。马云路扎根生活,创作了在业内有重要影响的一系列作品。可以说,河北的生活永远是他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家园”。
艺术生涯与铁路结缘
谈到与铁路的缘分,马云路自豪地说:“我的父母都是老铁路工程师,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永远都是穿着一双翻毛皮鞋,搭着一条毛巾,这就是我眼中老铁路工程人的形象。”马云路从小在铁路大院长大,对铁路生活充满热爱,对铁路职工有着深厚的感情。火车司机、列车员、售票员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经常在他的脑海中浮现。能成为一名铁路文艺工作者,能穿着路服为广大铁路职工演出,是他最大的心愿。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2002年,马云路如愿来到北京,成为被称为“中国相声第一团”——中国铁路文工团的演员。虽然身份变了,名气大了,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对自己的表演生涯有了更高的追求。来到中铁文工团后,马云路常年下基层演出,来到铁路一线职工中间体验生活,他所创作和表演的作品都来自一线职工的生活。高标准的追求让他的才气有了大显身手的天地。无论是自己单独创作还是与人合作,马云路的作品优质多产是不争的事实。除了继续和刘际合作相声《夸夫》《雇来的爹》等作品,马云路还创作了大量铁路题材的作品,《两代工长》《家和万事兴》《出发之前》《团拜》《高铁工人赞》等颇有影响的作品,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在刚刚结束的一场铁路职工才艺晚会评奖会上,他满含热泪,动情地说:“铁路群体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我,为他们演出我感觉永远值得1在中铁文工团工作的十几年中,马云路跑遍了18个铁路局(公司),一年当中有一半时间在基层演出。他说:“与这些铁路职工相比,这点辛苦算不了什么,是广大可爱的职工成就了我,我愿意永远为他们说相声。”
表演事业与创作结缘
除相声创作外,马云路创作的小品同样佳作连篇。他的小品数量多,质量高,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以及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有社会热点,有国家大事,有工厂街道的凡人小事,有婆媳亲友之间的误会巧合,还有家长里短,似乎天文地理油盐柴米无所不包。值得一提的是,除这些题材外,马云路创作的铁路题材小品也是佳作连篇,比如《年夜饭》《月圆中秋》等。
凭着这些成绩,马云路先后荣获了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和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等曲艺界最高奖项。2015年,马云路作品集《云者路也》出版发行,书中集纳了他近40年艺术生涯中创作演出的100多个作品,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如今,已逾花甲之年的马云路仍然活跃在相声舞台,为广大铁路职工奉献着精彩的相声作品。他认为艺人应该德艺双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认为铁路文艺作品一定是高雅的,是讴歌伟大时代的。虽然他已于今年正式退休了,回顾自己的相声生涯,他最喜欢的一个评价是“相声演员、曲艺作家”。
“相声是一门艺术,相声作品要反映生活,而不仅仅是逗乐子,应该把努力目标定位在‘不只做大众的开心果,而要把相声和喜剧作为艺术去追求’上,好的作品是值得回味的。”这是马云路的事业信条,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本文图片由马云路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