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修武,方知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有许多我不曾知道的故事。

周代之前的修武称“宁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暴雨连下三天三夜,军队无法前行,于是就地驻扎修兵练武。随即“宁邑”改名为“修武”,沿用至今已有3000多年了。

修武的地理特征南低北高,南部为平原,北部为山区和丘陵。南部地势最低点海拔只有77米,北部山脉最高峰海拔1308米,群山环抱,莽莽苍苍,山水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美景。

古往今来,有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在修武留下足迹。被皇帝封为“陶正”的陶瓷业创始人宁封子,用毕生的精力发展陶瓷生产,死后葬于宁北山(云台山)中。汉高祖刘邦的重臣张良,后期隐居修武云台,因此那里至今还保留着子房沟村、子房钓鱼台、子房湖、张良峰等地名。1700多年前,“竹林七贤”隐居修武留有遗迹,其中,刘伶醉醒酒台、嵇康的淬剑池、王烈泉石刻,依然引起众多游客的浓厚兴趣。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云台山采药,精心研究医学达10年之久,他在云台主峰茱萸峰居住过的山洞被称为“药王洞”。《修武县志》有记载,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乃修武人也”。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独居云台茱萸峰,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不朽诗篇。走过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一个个沉睡在修武大地的古老故事让大家耳目一新,听得入迷。

“这里是百家岩遗址,是‘百家言’的谐音,寓意是百家争鸣……”修武县文化馆杨馆长向我介绍说。

百家岩高180多米,古松苍翠,枝繁叶茂,彰显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汉灵帝之子刘协生于公元181年,9岁登基成了东汉王朝的皇帝。后来,曹丕登上了皇位,刘协被贬到修武山阳,被封为“山阳公”。刘协带着妻子来到修武山阳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二人常常一同到云台山上采药,施医救民,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龙凤医家”。刘协夫妇心地善良,喜做善事,看到山阳校舍残垣断壁,破旧不堪,便捐钱修缮危房,并聘请有名望的学者前来任教,让贫富子弟都能入学接受教育。每到夏季,刘协、曹节常到山上游玩、乘凉,留下了“避暑台”“二乐台”两处遗迹,山上至今还保留有宋代石刻“汉献帝避暑台”六个大字。公元234年,刘协病逝,葬于修武山阳,被称为“禅陵”。

云台山占地面积240多平方公里,大小奇峰70多处,景色秀丽,各具特色。走进云台山,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壮丽的立体画卷,群山巍峨,鬼斧神工,山崖陡峭,巧夺天工。一挂挂瀑布宛如银河飞落、玉珠四溅;一座座奇峰如同擎天立柱,蔚为壮观;一道道峡谷两岸悬岩绝壁,如梦如幻;一条条溪流一路奔腾不息,蜿蜒而去……云台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云台山秋季多雨。细雨朦胧,我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凉意,好似置身于一处仙境,眼前的群山峡谷更富有诗意了。泉水叮咚,溪流潺潺,清脆的鸟叫声在耳边回荡。云台山是凝固的艺术,是流动的音乐,美在人间,美在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