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铁路的头等车已经非常舒适了,有没有更高级的呢?也有,这就是花车。
权威辞典《辞海》对花车的解释为:“举行喜庆典礼或迎接贵宾时特别装饰的汽车、火车或马车。”这个解释用在汽车、马车上或许没错,但用在火车并不完全合适。铁路花车并不是完全是用于喜庆典礼或迎接贵宾的,实际上,它是旧中国铁路的一种公务车。
我国铁路花车始于清代慈禧太后。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大清国获得苟安,慈禧一行也高兴地“回銮”。从正定到北京这段路,由于当时京汉铁路已开通,所以他们坐的是火车。为了迎接慈禧,大臣们特意准备了两节装饰华丽的车厢,这就是“花车”。
据时人记载,花车共有两节车厢,第一节车厢内,登车门后,迎面是一道玻璃屏风,屏风后正中设宝座,四周设长桌,上加黄缎绣龙桌围;车厢四壁是黄色丝绒帷幔,地板上铺五色洋毯;车中陈设华丽非凡,古玩、玉器、字画一应俱全;宝座后左右各有一门,左面是下车的后门,右面进门即第二节车厢改装的卧室。
第二节车厢(卧室)中是一架横摆的西洋铁床,铁床上有席梦思床垫,躺着非常舒服。铁床旁有一门,内设“如意桶”,桶内下铺黄沙,上注水银,“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所以排泄物一落,即没入无迹。
看得出来,花车是将普通车厢进行特别改装后形成的,它装饰华丽,功能齐全,美轮美奂,因此被称花车。这两节花车,慈禧后来到清西陵“谒祖”时又坐过一次。此后,花车开始流行,一些清室贵族、高级官员,如醇亲王奕譞、贝子载振、袁世凯、那桐都有乘坐花车出行的记载。一些重要外国使节出行,清廷政府也为其准备花车。清代竹枝词《火车》曰:“入门下马气如虹,永远山长处处通。更有花车如锦阁,专门载去富家翁。”可见,乘坐花车是“富家翁”的专享。
“如锦阁”是花车的特征,形容其装饰华丽,此外,花车还有一大特点是功能齐全,可坐可卧,有专门的厕所、浴室、客厅等。再细分一下,花车有两种,一种是专人专用的,再进一步,如果花车不挂在普通列车上,而是由专门的机车牵引,这就是专车了;另一种花车是可以租用的,一些铁路管理局特意装饰几节花车,专供高级官员、有钱人租用,这种车有钱就能租,不固定专人使用。
当时,花车租用供不应求,尤其是沪宁铁路上,每周末到上海出差、消费的官员、有钱人极多,他们纷纷要求租用花车。然而,花车供应量却很少。道理很简单,花车要加挂在普通列车上,挂得太多,其他客车车厢势必要减少,影响普通旅客出行。1929年,铁路部门的一份公文说,沪宁铁路每趟列车经常要加挂花车好几辆,以至于行到中途机车带不动,需要紧急加一辆机车拖带,这么折腾一番,列车晚点不说,铁路一算账,发现一点儿都不划算。因此,铁路部门特别规定,今后沪宁铁路每趟列车最多只许加挂花车两辆。
当时,花车的流行不仅影响正常行车,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不满。很多官员出行,连头等卧车都不稀罕坐,就要租用花车,老百姓对此深为不满。郭沫若有一次坐火车,苦苦等不来车,陆军总长的花车却停在站上,蓄势待发。郭沫若感叹道:“啊,我真想当一个陆军总长的马弁呀1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