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乃知之始,百行德为先。德,本义道德品性,在中国是一个很厚重的词,直视“所行之路 ”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作为一个人,欲修身养性,欲齐家治国,必先要修德。

何谓修德?修德者,明其心,正其行,端其态。所行所做皆合乎本心即可,众人眼中的完美,何必强求。费尽心思去求那本不属于自己的完美,反倒落了下乘。孰不知知到老往昔尽皆是浮云,往日种种即是虚妄。唯关感觉耳。逆心做事,何来欢乐。提起德,立马想到的便是道德。老子《道德经》亦云:“上道下德,是为道德。”意为得道之人,必是有德之人。

德,有很多种解释。修德对儒家而言,便是浩然之气;对释家而言,便是无量功德;于道教便是道德。德亦包括容人之量。做人要大气,大气者,大度也,宰相肚里能撑船。包容,忍常人不能忍,心胸要开阔,更要选择性的忘记些许不愉快的事情。一个人的强大决定于他能容纳多少以前容不下的事情,内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例如临危不乱,谨慎小心,这些都可划到德的范畴之内,没人会选择一个无德之人为圣。

德,已有教导,导向之意。人生在世本就是场修行,修人便是修德。德不存,秩序亦不从。一个完整的人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有德之人。当然,不说谁都明白世界本就无十全十美,至少也需很多事情要做,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修德尤其说是修身,更重的便是养心。有德之人为表率,修形先修人,再修其它。有德之人一言一行皆有导向的作用。言出必践便是他们的宗旨。

有德者,亦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在于他能时刻警醒,目标明确。故而这样的人外在表现便是相当干练,做事铿锵有力,言谈举止皆是不俗。严于律己是保证他们前进的保障,每当有懈怠之意时,只要想到这些便能重拾车马再上阵。宽以待人即是待人宽厚,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因其外部条件影响而刻意接近或直拒人于千里之外。宽厚之人必以真对人,众人亦必以诚待他,故看似总比他人多受命运眷顾。

有德者,必尊孝道。此孝包括但不局限于我们通常认知的孝。上体父母,下爱幼弱。孝顺父母是我们传统孝道,养育之恩必须以身来报,此乃作为真正的人最基本要求,这一点毋庸置疑。下爱幼弱,不仅是在关爱后辈,而是在向他们灌输一种孝的理念,传承孝道。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让他们明白,孝顺父母与关爱孩童同等重要。

有德者,必心向阳光,谨守他们为人处事的底线。面对社会的对立面,他们必会毫不犹豫地站出维护正义。他们可对任何人都表出善意,故而导人向善是最为可贵的品质。因为现世事多纷扰,对一初步接触社会的人而言,若能遇到此种与人为善之人,那以后在他的影响之下也会心存善念。如若遇人不淑,所托非人,由善转恶也未尝不可能。至真至善是他们最大的追求,匡扶正义,发挥正能量是他们所长。

德是品性,亦是规范,是国家法律的外围部分。德进一步规范了人们的日常行为,更好的维护了社会秩序。百行修德为先,社会必趋和谐。(刘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