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铁路的修建历史可推至清朝末年。萧甬铁路是浙江一条连接杭州与宁波的铁路,起点是杭州钱塘江南岸的萧山站,终点是宁波南站。当时,由于受技术条件和曹娥江、姚江等影响,萧甬铁路是分段建设的:1910年6月,曹娥至宁波段开始修建;1912年12月,宁波至慈溪(今慈城)段通车;1937年11月,全长147.32公里的萧甬铁路(除曹娥江大桥以外)全线贯通,归属上海铁路管理局管辖。1938年,为抵御日本侵略者进犯,萧甬铁路上的钢轨被拆除,留下的路基改为公路。1953年7月,萧甬铁路重建;1955年3月,曹娥江大桥建成;1955年9月,铁路修到慈溪,12月修至庄桥。受余姚江大桥两岸地基松动、多次塌方等影响,工程被迫停工。直到1959年,萧甬铁路才全线贯通至宁波南站。

慈城站位于慈城镇城南61省道和萧甬铁路之间,1955年12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由于铁路多次提速,该站已于2006年停止使用。慈城站为慈城周边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据曾生活在慈城站周边的老人回忆,当年生活在铁道边的人家,都是以铁道上的列车为作息时间标准的:早上从宁波开往杭州的快车驶过,是起床、吃早饭的时间;中午从宁波开往杭州的慢车驶过,则是午餐时间;傍晚从杭州开往宁波的快车驶过,便是晚餐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今,默默坐落在道旁的慈城站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深深地烙下了上世纪沉稳的建筑风格和斑驳的历史痕迹。火车站呈左右对称,中间是慈城站的主要建筑——候车室,大门上面的墙上凸显出红色的铁路路徽和“慈城站”3个正楷大字,非常醒目。当时,旅客从正门进站,购票、剪票后到站台候车。候车室内放有几张长长的宽背木椅,西边是售票处、行李房等,售票处有两个售票窗口,窗口朝候车室开。

慈城站的站台长约100米,雨棚是呈Y字形的木结构建筑,远看像只飞鹰,可以为候车的人们挡雨遮阳。站台前有3组并行的钢轨,可供两列火车同时上下客。

慈城站见证了我国铁路事业的日新月异。2008年,慈城站被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列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