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瑞

供职于青岛铁路集团审计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青岛市文联委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心性流淌——杨乃瑞书法展”于2017年2月5日在青岛市嘉木美术馆开展,展出书法家杨乃瑞近30幅书法作品。

人们计较时间,感叹人生短促;人们感慨命运,悲愤命运不公。人们同在时间隧道里穿行,但时间老人所给予每个人的未来却大相径庭。有的人成就伟业,有的人修成圣贤,而大多数的人却都是凡人。我曾持有一枚随形章,刻有“凡夫俗子”四个字。其实凡人自有凡人的欢喜,心生欢喜就是福,而最令我欢喜的事就是写字。

记得上小学时,我的肩上常常斜挎着石板。我用石笔把字写在石板上,那歪歪斜斜的白杠组成的字很好玩。到了写大仿、描红的写字课,我写在大仿本的字被老师画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红圈儿”,引得同学一片艳羡。这写字,你说有多欢喜。

从石笔、铅笔、粉笔、蜡笔、圆珠笔、钢笔、毛笔一路写来,如今,我慢慢写得有了一些模样。从学校写到单位,从农村写到城市,从南京写到济南,又从济南写到青岛。我只知道写字,却不知道书法到底是什么。从石板上写到草纸上,从地上写到纸上,从用水写到用墨写,从报纸写到宣纸,我渐渐开始明白书法和写字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儿。

欲知道书法到底是什么,投师无门的我便通过订报纸杂志、买书、购帖来学习。繁忙的公务之余,我读书、阅览报刊,并诵佳句、背名诗,研读古典文学。囫囵吞枣不知其味,但选帖、读帖、临帖、创作,填满了我的业余生活。几经练笔,我开始大胆投稿,偶有入癣入展、获奖时,则分外欣喜。

与此同时,我研读经典书论,查找资料,试着写书法理论文章投稿,屡有发表、获奖、入集,很是欣慰,再尝理论研究给书法创作带来相辅相成的补益。研究书法理论,对我来说最大收益是,能够引领自己在浩瀚的书法碑帖中梳理出自己需要打通、选择碑帖的脉络。我心中知足,找到了写字的另一种乐趣。

搞了30多年书法,从没有老师点拨迷津的困惑、懊恼,到如今写字时的轻松、自信和超脱;从仰视那些大师、名家、大书法家写字的风范,到明白如何进行经典的再解读;从冥想到空临、从实临到意临,偶尔背临一小段,心中欢喜溢于言表。

转眼50岁有余,回头看看写字为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入过展、得过奖、出过书、上过电视、登过报纸、发过言、争过彩头、出过洋相……转念一想,写字这件事可真挺难的,难在到现在还没写出属于我自己的字。

好在有那么一帮好朋友对我不离不弃,帮我办展、助我出书、向我介绍各位名家,这些因写字而存下的情义让我感念。回想这么多年,辛苦却也欢喜,感动还带感激,感激我能在时间的隧道中得到这么多师友的无私帮助,感激着家人亲人的奉献和付出,感动着写字这件事这么有趣。

畅游书海,其乐无穷。

图为杨乃瑞近照及书法作品,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