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青

喜欢书法的人一定知道,在书法名帖中有一部名为《多宝塔碑》的唐楷字帖。此碑全名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系中唐名臣及书法家颜真卿的经典之作。碑中字体结构严谨、点画遒劲,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该字帖被北宋文人范仲淹称为“颜筋”,受到历代书法家推崇。后世学书法凡习颜体者,莫不由从临摹此碑开始。若论此碑的来历,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本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精神,并根据当代法师宗道上人遴选宋朝赞宁法师所著的《高僧传》的记载,我将《多宝塔》的内容恭录如下,与书法爱好者结缘。

楚金(698—759),中唐高僧,俗家姓程,河北(今河北省宛平县)人,年幼时全家移住长安。母亲高氏久不怀孕,后来夜梦诸佛而怀下楚金。幼时的楚金长得颜如珠玉、神清气和,7岁时便发誓出家。偶然一次去藏经阁,他信手探得一部《法华经》,便时时诵读受持。9岁时,楚金在长安西京龙兴寺出家,拜僧箓为师,18岁便能升座讲《法华经》。多宝佛塔的来历便源于《法华经》中的“多宝塔品”。多宝佛为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他在往昔行菩萨道时,立誓在成佛灭度之后,凡十方世界有佛宣说《法华经》之处,必自地涌现于前,以证明此经的真义。故世尊说《法华经》时,果有七宝塔从地中涌出,耸立于空中,塔内即有多宝如来坐狮子座,其全身姿态如入禅定,并分半座与世尊。

楚金30岁时,曾在夜里读诵到《法华经》中的“多宝塔品”时,忽然身心泊然,如入禅定,见一宝塔,真实地出现在目前;又见释迦佛的无数分身,遍满空界。当时楚金感动得泪如雨下,当即发愿在房里闭关6年,每天只吃一顿饭。6年后,楚金出关建此宝塔。唐玄宗有一次做梦,梦中在九重天上目睹一位高僧名字,醒来只记得下面一个“金”字。问诸大臣,大臣们莫不说是楚金和尚。玄宗自是之后虔诚归敬楚金,楚金也因此在京城声名鹊起。当时千福寺有一位怀忍禅师,半夜梦见有一泉水,发源于龙兴寺,清澈澄净,流注千福寺。水中还有一方舟顺流而下;又见一宝塔自空中而降,久久才从眼前隐没。楚金听说此事,觉得是佛菩萨的明示。故而天宝元年,他选中在千福寺兴工建塔。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楚金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经》一卷,这一过程中感应得到舍利3000粒。楚金后来把这些舍利盛在石函中,放入塔下,以示至高的敬意。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宝塔完工,四角七层,砖结构,内有木楼,可沿梯而上,似大雁塔。玄宗敕检校塔使赵思侃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碑文由颜真卿书之,当时颜真卿适年44岁,正直壮年,腕力充盈,如日中天,此碑便由此成为了颜真卿的成名之作。楚金常以悟真寺和翠微寺为栖遁之所,曾奏请在二寺建多宝塔。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楚金圆寂,享年62岁,葬于长安城西龙首,原法华兰若塔旁。玄宗派特使吊唁,监护丧事,并亲自书写了塔额,并赐谥“大圆禅师”。

我们对古圣先贤的求索问道的精神是赞叹有加的。或许,我们无法理解古人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如纪录片《玄奘大师》中的解说词:一些发生过的经历慢慢变成了故事,故事随着历史烟云而渐渐成为传奇,随着时间流逝传奇将成为神话。每一部旷世不朽的书法碑帖,都可以视为经典的变现,因为“千江有水千江月”,因为心之意境无处不在。这部碑帖涵盖的不单单是结字、写字,更是如何洗心、安心和与宇宙人生、苍生万物的心心相印与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