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山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在周祥鸿看来,一个区域作为城市必须要有规范性,这种规范性是通过无数细节建构起来的。在五彩斑斓的城市生活中,周祥鸿不动声色地吟唱这些细节的底色和本真,也翻阅渐行渐远的“乡愁”,并把二者有机统一到《城市与梦》这部匠心独运的文集中。

周祥鸿的文集《城市与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城市的‘细节’”,由52篇随笔组成。城市情怀与细节建构,是文集上部作品的血肉与筋骨,让城市这个书写客体脚踏实地站起,而让它行走的,是一个个火热生活的共性因子,是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物象。作家所挖掘的就是这些个性中的“细节”。毫无疑问,这些个性细节是城市硬实力的主要特征,也是城市的基本“母语”,并使得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周祥鸿关注的正是这些差异化的个性细节。从《路》《行道树》,到《雕塑》《步行街》,作者细致入微的记述,无不彰显出这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从《铁画》《米市》,到《艾灸》《防洪墙》,作者形神具备的描绘,无不凸显出这个城市创新发展的时代烙樱作家要记录“我的城市”,就是要写出城市的“个性”及其“细节”。这些折射城市魅力的个性客体,是现实版的“圆梦录”,是城市文化的品牌特色,在他心中的地位都是非常神圣的,也是作家创作《城市与梦》的责任担当和艺术追求的底色。

在文集《城市与梦》里,如果说城市的细节是名词,那么,乡愁的记录就是动词。乡愁是忍不住就想偷偷抚摸的诱惑,是冷不丁就想品尝的美味。《城市与梦》下部,是22篇小说、散文和文艺评论。诚然,世间万事万物总是要讲究缘分的。在读他的诗集《有梦多好》时,我着力注意这些诗歌的关联性和神秘性,因为他通过诗性映照、禅意感悟和意象通透,揭示出梦的超脱和美好。一如写诗,周祥鸿写作这些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也有着对生活、爱情、友谊关联性的思索、解读、参悟和憧憬,有他唯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照。在《晨光曲》中,他从“晨光”中想到了“灯光”。作为一个老报人,他对出报的每个程序都了如指掌。从“灯光”持续到“晨光”,一张张报纸在印刷机上像瀑布一样流淌出来了。在《贵人》中,他详细记述了成长过程中,所有“贵人”对他真诚无私的扶持和帮助。在这些作品中,始终贯穿一根“乡愁”的线索。与其说这种乡愁是城市的乡愁,毋宁说是在传达城市的细节。周祥鸿浓烈的真情表达、朴实的率性叙述,一点都没掩饰他想要表达的现实主题,恰恰将他关注的本真的生活、艺术的构建“零距离”展现、还原给读者。他这种努力打捞社会的良心和生活内核的艺术操守和写作姿态,当然是我点赞的理由。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乡愁是属于城市的,而周祥鸿能把乡愁同时“安置”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里,每每都留下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实属不易。显然,这和城市细节的抒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应当看到,乡愁也是有大情怀的。祖国和良知都是我们的家园。乡愁是生活的情书,是心灵的良药,是文明的卫士。在《城市与梦》下部里,所有的乡愁都充满对社会、人生、生活、爱的考量和推崇,这正好契合乡愁是无私的。每一个有社会担当和责任感的作家,都应当弘扬主旋律、歌颂正能量,打捞良知,守护文明,其实这样定义乡愁,也是很适合的。基于此,我觉得周祥鸿始终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使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并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其进行了一次亲切而漫长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