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的日子,正是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的时刻,最让人心动的地方莫过于古城墙下、淮河岸边那一排排垂柳。几天前还是暗褐色的枝条,眨眼间竟变魔术似的变得浅黄鲜嫩起来。那胭脂色的叶苞里露出点点毛茸茸、浅绿色的新叶来,像极了花轿里的新娘子欲遮还掩、羞怯怯露出的半张脸。新柳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杏花开了,桃花开了,迎春花漫山遍野绚丽多姿,但不少人总是固执地认为:当柳枝儿变绿,引得雏燕双飞的时候,春天才真正来了。难怪乎民间自古就有“五九六九抬头看柳”的说法。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正阳关镇是我的第二故乡。正阳关镇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交汇处,西临淮河。在淮河两岸,柳树成行。童年时候,每当柳枝儿泛绿,摇曳着婆娑的身影,逗得鸟儿雀儿扑闪腾跃、喳喳乱叫的时候,我就高兴地拍着小手跳喊:“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1上小学时,我总在通往正阳小学的路上,调皮地从大柳树上折下绿色柳条插在小路旁,一排排柳枝,当年就能长成一棵棵小柳树,真乃“无心插柳柳成荫”。短短几年工夫,她们都已由“小囡子”长大成“秀发披肩”的“春姑娘”了。
自古以来,很多地方的居民就有春季插栽柳树的习惯,正所谓“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插栽柳枝逐渐成了清明节前后一项具有文化韵味的活动。如此一来,柳树——这位“春天的使者”便更加不辞辛劳地去传递春天到来的讯息了。
文成公主入藏后,在拉萨大昭寺前栽种了一棵柳树,被称之为“唐柳”。东晋诗人陶渊明弃官归隐后,特意在房前栽了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清代左宗棠出征西北时,更令军士在甘肃潼关至新疆一带,沿途数千公里皆种上了柳树,以作归途标记。由此看来,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呢?杨柳在这里不是充当了春天的使者吗?
古往今来,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对杨柳喜爱有加,历代文人雅士们对它更是追捧不已。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忆江柳》中写道:“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中,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杨柳比作袅袅婷婷、秀发披拂、年轻貌美的女子。一个“裁”字又活灵活现地把孕育万物的春风给形象化了。宋代诗人徐俯的《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诗人以意趣裁剪景物,犹如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春景图,让读者身临其境。
仔细思量,杨柳能被人们普遍喜爱与推崇不仅是因其形象婀娜多姿、楚楚动人,还因其别具一格的品质。世上的植物千姿百态,但像杨柳这样,地不分南北,大漠水乡皆能广泛种植,物不分贵贱,百姓宅前屋后,宫墙内外,皆能成景者,却是不多。正所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者也,足见其“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品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