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机关办公大楼坐落在北京复兴路上,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机关。
北京解放前有四合院文化、胡同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国家机关、军队、大专院校等集中一处的大院文化。由公主坟西行至玉泉路,便是毗邻的海军、炮兵、装甲兵等军兵种的机关大院。
铁道兵大院建在军队大院的最西端。由于铁道兵担负铁路抢修、抢建任务,机关定居北京在军队中较晚,且在进驻北京之前曾数度迁徙。在这频繁的搬迁中,这支队伍保持了良好的艰苦朴素与奉献精神。
铁道兵前身——铁道纵队于1948年7月5日成立,成立大会在哈尔滨市极乐寺召开。纵队机关设在哈尔滨市。
铁道纵队是应解放战争大兵团作战对铁路运输保障的需要而组建的。辽沈战役后,部队入关抢修铁路,纵队机关于1948年12月由哈尔滨进驻秦皇岛,提出以后的任务是修复全国铁路。这之后,纵队机关根据部队担负的抢修任务,本着“靠前指挥”的原则,紧随部队转移,总是驻扎在抢修最前线。
1949年2月,纵队机关又由秦皇岛移驻天津,铁道纵队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管辖,改归军委建制,隶属中央军委铁道部领导。
1949年5月前后,已更名为铁道兵团的机关由天津进驻北平。这段时期,兵团机关指挥各支队抢修陇海线、粤汉线、湘桂线等战区铁路,为解放全中国披肝沥胆,争当修路先锋。
1950年,铁道兵团参加抗美援朝,担负铁路抢修的任务。
1951年6月27日,铁道兵团领导机关与东北军区运输司令部,在沈阳共同组成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机关由北京移驻沈阳。北京的兵团机关成为“驻京办”。
同年9月8日,根据战争的需要,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抢修指挥局成立前方指挥所,地址设在朝鲜安州。那时,铁道兵团副司令员李寿轩(铁道兵团司令员、政委由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兼任)等同志负责统一指挥铁道兵团所属及相关的铁路抢修部队。抗美援朝时期,由于抢修战线处在变化中,兵团机关还曾3次短期转移办公驻地。
抗美援朝铁路抢修、抢建、复旧等主要任务完成后,铁道兵团部队陆续回国。1953年10月16日,兵团机关由朝鲜出发回国,10月18日进驻北京。
在血与火的朝鲜战场,铁道兵部队成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回国后,铁道兵机关一时还没有一处集中办公的地点。
王震的秘书刘时平在回忆文章《要把铁路修到喜玛拉雅山》中记述道,当时的铁道兵刚回国,“除司令部机关主要领导暂住前门里的华安饭店外,其他机关和家属都暂住在北京几座大庙里,如元恩寺、天宁寺等。机关干部正准备建设自己的大院,把生活安定下来……”紧接着,铁道兵又承担了抢建黎湛和鹰厦两条铁路的任务。
1954年8月,铁道兵机关由北京移驻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指挥抢建黎湛铁路。
1955年5月下旬,鹰厦铁路开工后,铁道兵机关又从广西贵县移驻福建南平。
1957年3月下旬,鹰厦线试运营后,铁道兵机关才由南平迁回北京,驻在复兴路新建的兵部大楼。
这支艰苦创业的队伍,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在9年时间里,指挥机关9次迁徙,先后驻扎哈尔滨、秦皇岛、天津、北京、沈阳等地,最后才安居北京。
铁道兵志在四方,四海为家,每一次搬迁,都是向胜利目标的一次迈近,都是国家向繁荣富强的一次前进。铁道兵的英名就是无数前辈在这频繁的迁移中所赢得的。今日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驰骋华夏,扬名海外,无疑也得益于铁道兵精神的传承、弘扬与铁道兵文化的陶冶。
刚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凯旋的铁道兵,征尘未洗便风尘仆仆进军黎湛、鹰厦两个铁路主战常为了靠前指挥,提高效率,铁道兵机关也随同大部队一起,驻扎在施工前沿。
1954年8月上旬,兵马未动,“机关”先行。铁道兵机关由北京移驻广西贵县,抢在大部队到达之前,做开工前的准备:在起点站广西黎塘,扎彩门,贴标语,设接待站,举行文艺演出,开展宣传活动,解决进驻部队食宿问题,引导部队进入工地……
这就是当年铁道兵机关的作风。
十几天后,全国各地的铁道兵指战员,开始向黎湛铁路沿线开拔。
黎湛铁路纵贯桂粤两省区,北起湘桂线的黎塘站,经贵县(今贵港市)、玉林、陆川、河唇、廉江、遂溪,到达南方重要港口——湛江。1954年9月25日开工,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决战,铁道兵创造了“革命速度”,黎湛铁路于1955年7月1日通车。
1955年5月下旬,黎湛铁路通车前夕,铁道兵机关的干部战士,来不及参加铁路通车庆典,已由广西贵县移师福建南平,去抢建更加艰巨的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起自江西鹰潭,经江西资溪和福建光泽、邵武、顺昌、永安、漳平至厦门。工程于1955年2月开工,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厦门岛,实现了提前一年通车的目标。
铁道兵机关设在南平黄金山上,指挥大兵团抢建鹰厦铁路。当时的战斗、学习、生活情景是怎样的?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在回忆文章《祖国铁路建设突击队》中有比较详尽的记录。这里摘录其中一部分——
在抢建黎湛、鹰厦两线工程中,兵部领导机关毅然由北京搬到工地,先驻广西贵县,后驻福建南平的黄金山。这对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锻炼和考验。开始有的同志说,全军各军兵种机关都在北京,唯独铁道兵搬到小山沟里,是不是降低了地位?我说:不低啊,论地位黄金山位置高得很啊!兵部搬到工地,指挥靠前,使领导与机关比较接近群众,接近实际。
在黄金山上,可以听到工地开山的炮声,机器的轰鸣,下去了解情况很容易,下面上来反映问题也方便。而且,铁路施工的设计院、基建分局、建设银行、支前办公室等都住在黄金山上,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减少了扯皮,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是两条铁路抢建速度较快的原因之一。兵部定期在山上召开电话会议,直接向部队布置任务,检查进度,同设计、基建部门协调工作,解决问题。有时电话会议一直开到连,使每个指战员都了解当前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分享建设的忧虑和喜悦。
修建东南沿海铁路的日日夜夜,是一段难忘的岁月。铁道兵全体指战员满怀着革命理想和英雄主义精神,朝气蓬勃,上下一致,一股劲,一条心,不怕困难,不辞艰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圆满完成任务,不愧是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本文图片由梅梓祥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