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专程去北京西郊参观了中国铁道博物馆机车车辆展,因为我曾经做过货车检车员,因此特别留意了早期的铁路货车车辆。来到展厅左侧,我见到一辆早已被淘汰的我国铁路货车尾部加挂的守车,不由得想起了在检车岗位的难忘经历。
1967年,我被分配到古冶车辆段东列检所乙班,成为我们家第三代货车检车员,在货物列车的尾部负责检车。那个年代,挂在货物列车尾部的守车车型多达20多种,大都是简陋的铁皮小车厢。
守车,又称瞭望车,是挂在货物列车尾部的木质铁皮工作车。它主要是供运转车长乘坐。守车里面的主要设备是一块风表和一个紧急制动阀。在守车两侧的窗户处,各焊制了一个方便运转车长途中瞭望列车运行情况的铁椅子。守车中间安装有一个铁炉子,供冬季运转车长取暖使用。在列车开车前,运转车长要检查风表的风压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也就是列车的主风管是否贯通)。列车运行途中,车长还要负责观察列车运行情况,监控货物装载情况。
关于守车,曾经发生过许多难忘的故事。
1972年2月的一天,23时多,我负责检查一列由山海关开来的1008次直通货物列车。检查中,我发现一辆刚出厂的50吨车的一根轴径温度很高。往常遇到这种情况,我判断是“轴径粗糙”,就要对这辆故障车进行甩车处理。连倒装货物再加修车,起码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当时,我找来工长对故障车进行了全面“会诊”,希望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不甩车修,以加速车辆周转。等把轴晾凉后,换了轴瓦,工长决定派我和一位老师傅连夜在守车上观察情况。我们一路不停地将头探出窗外,冒着严寒观察这辆故障车的运行情况。途中,利用在芦台站停车加水的间隙,我和老师傅又对这辆车的轴径进行了仔细检查,并测量其温度,随后又跟车到了天津。经过这一区段的运行,我们确认这辆车的轴径已完全恢复了正常运行的温度,这才放心。后来,我们又集中班组老师傅、车间干部和段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对同类故障车制定了相应措施,以便日后遇到类似情况可以不甩车抢修。从那以后,我们班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减少了甩车修32辆,大大加速了车辆周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铁路逐渐取消了守车。至此,挂在长龙似的货物列车尾部、轻飘摇摆宛如铁龙尾翼的守车,从中国大地纵横交错的铁道线上淡出了。那些曾长年值乘在小小守车上的运转车长们,最终还是告别了这个陪伴了他们多年的伙伴。年轻的铁路人,有谁还知道,曾经有一种名叫守车的特殊车辆,编挂在货物列车的尾部?有谁还知道,在这守车上端坐着一位辛劳的运转车长,监控着奔驰在铁道线上的货车?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了,可是对我来说,那些发生在守车上的故事却难以忘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