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枣铁路(台儿庄至枣庄)和临枣铁路(临城至枣庄)两条铁路都是以山东枣庄为中心,分别向南连接台儿庄,向西连接临城。临枣铁路是津浦铁路的一个支线,与台枣铁路接轨后,把津浦铁路与枣庄连接起来。

谈及这两条铁路的历史,就一定要与枣庄这座城市联系起来。枣庄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我国较早的大型煤矿中兴矿务公司就诞生在这里。

据《枣庄煤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公司的创始人张莲芬在筹办中兴矿务公司的同时,就奏请清政府修建台枣运煤铁路。在这之前,枣庄地区的煤炭都是靠马车走陆路运到台儿庄,然后下运河用船只运往四面八方。车马运煤能力有限,因此束缚着煤矿的发展。1907年,中兴矿务公司开始准备修建台枣铁路。德国人听说后,欲通过其控制的胶济铁路公司入股银100万两。为了不牵涉矿权和路权问题,中兴矿务公司顶住层层压力,坚决不接受。后经多方筹集资金,募集股银40万两,并与德国两家洋行订立借款合同。合同规定:“借款八十万马克(合银20余万两),分五年还清,年息六厘,以原材料为抵押,不牵涉矿权和路权问题。”

1908年9月,中兴矿务公司开始购地筑路,聘请工程师张拜庚勘测线路,同时向德国购置钢轨、道岔、机车、车辆等铁路所需设备。台枣铁路所有设备的式样规格与正在修建的胶济铁路完全相同,所需钢轨、机车、车辆、起重机等设备均由运河逆流运抵台儿庄,再由人抬肩扛或骡马车运至筑路工地。

1912年,台枣铁路竣工通车。线路全长41.5公里,共设枣庄、峄县、泥沟、台儿庄四站。修建台枣铁路的目的,是要把枣庄所产的优质煤炭通过铁路运输送到台儿庄,再经运河码头由水陆运至全国。

解放战争时期,鲁南军区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利用台枣铁路进攻解放区,组织群众将该线路全部拆除,钢轨、车头、车辆荡然无存,台枣铁路遂被废弃。

临枣铁路属于津浦铁路的一个支线。该支线1911年4月开工修建, 1912年1月完成铺轨,用时9个月。临枣铁路初建时设邹坞、齐村、枣庄三站,全程31.12公里。

临枣铁路修建如此神速,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08年,正当中兴矿务公司多方筹集资金、开始修建台枣铁路之时,却收到清政府邮传部一纸“停工候核”的饬令,原因是“中兴矿务公司请筑之台枣铁路恐与津浦正线有碍”,要候津浦“勘定线路后,再行酌办”。中兴矿务公司考虑到煤炭自枣庄运至台儿庄后,由于运河水位不定、枯水期水浅,煤炭的运量受到限制。如能修建临枣铁路,既能使台枣铁路尽早修建,也解决了煤炭外运通道问题,可谓一举两得。于是,中兴矿务公司上呈邮传部,表示愿意出资相助修建临枣铁路,把津浦铁路与枣庄连接起来,这样双方达成了协议。

台枣铁路和临枣铁路在1912年接轨开通后,除煤炭运输外,还用于客运。据原枣庄站(现在的枣庄东站)工作人员说,原车站内建有两幢洋房,东边的一幢洋房为台枣铁路候车室,去老峄县(今峄城)、台儿庄方向的旅客在此买票候车;西边的一幢洋房为临枣铁路候车室,去临城(今薛城)方向的旅客在此买票候车。据中兴矿务公司1922年统计,两条铁路年货运量16万余吨,运送旅客近10万余人,充分显示了铁路运输的巨大效能。

本文图片均由黄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