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雁

在我心中,音乐总是和岁月交织在一起。一些爱听的歌,会在某一时段占据心头,每当想起一段时间、一件事或某个场景时,心中总会先响起这首歌,并成为我思考时的背景音乐。

又有一些歌,它不用我去演绎,自己就带着故事翩翩而来,其中最具象化的就是影视音乐。

小学时,电视台开始引进香港连续剧。其中《霍元甲》的片头曲几乎是所有北方人的粤语启蒙,歌词朴拙、直抒胸臆,“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寥寥几句歌词把整个电视剧的层次都提高了。同期的内地剧主题曲首推《四世同堂》,在“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的开腔后大鼓声渐次响起,真如舌尖上含千斤橄榄,仅是一个人的声音就简简单单地营造出大起大落、厚重复杂之感。

当时要数台湾电视剧的歌曲风格最为软侬,但也有些精品清冽绵长。例如,赵雅芝版《京华烟云》的主题曲并不为很多人记得,但歌中却有令我惊艳的句子“曾经是我红底金字的爱”,这句歌词不仅表现了男欢女爱,还有对国家的感情。

很多描写大家庭的小说会让读者窥探到历史沉浮,无论《红楼梦》《京华烟云》还是《四世同堂》,都是“由小及大”,写家写国。笔者认为,电视剧《红楼梦》的曲子算最早的“创新古曲风”,初听耳目一新。后来我又反复听了几回,若是没有电视剧里那些鲜活漂亮、花团锦簇的女孩子们做画面映衬,这些曲子独自听来特别苍凉。可从这点来说,又反而能看出作曲者对原著吃得很透,立意水平很高。

由“四大名著”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中,只有《三国演义》的音乐较为中规中矩,《西游记》《水浒传》中的主题曲、插曲堪称名副其实的“全民神曲”,不是讽刺,《敢问路在何方》和王大娘补缸调子打底的《好汉歌》令人百听不厌,常听常新。

有百听不厌也有百密一疏,尽管看过的电视剧包罗万象、听过的歌曲车载斗量,但偏有个同龄人中极为经典的剧目我却不曾看过、听过。

毕业后,我去的第一家公司是宝洁。因为宝洁公司中国总部设在广州,所以我常有机会回那里开会。与同事关系融洽亲近的我,每次去时都要和许多同仁一起喝茶、吃饭或娱乐闲谈。一次大队人马去KTV唱歌,大家点了不少粤语歌,我笑说都不会唱。同为北京团队的一同事起身走到点播器前,说道:“没关系,我来点首粤语歌,你一定曾听过,也一定会唱。”

前奏一起,不分地域南北,一屋子年龄相仿的同事们纷纷感慨“原来是这首1点歌的同事面带微笑、胸有成竹地看看我,我满脸狐疑地盯着他。几番眼神交流后我终于忍不住了,指着从大屏幕上一片奔驰骏马中蹦出的歌名、歌词虚心求教:“这是什么歌?我没听过埃”

同事明显一滞,手持话筒,一字一顿:“铁!血!丹!心!射!雕!英!雄!传1我看着他近似“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后知后觉地生出一丝破坏了大家意境的歉意。

点歌的同事来自草原,这首歌对他应该别有意义。不难想见,童年在草原上长大的他对郭靖的认同感该有多强。

随后很多次,“83版”《射雕英雄传》成了我和各方朋友回忆童年时唯一的缺漏,“你怎么会没看过?”大家都问。我也想问:“你们怎么都看过?从哪里看到的?”有的朋友回答:“电视台有放的啦。”北京同学们的口径也异常一致:“闭路电视埃”细想起来,我惊觉欠了自己的童年一部“83版”的《射雕英雄传》。

前几天,我心念一动,补了两集“83版”的《射雕英雄传》。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我居然还能体会朋友们小时候的心情。这部电视剧的时代烙印如此重,和《八仙传奇》等看过的香港古装剧一脉相承,港剧黄金年代的佳作啊,确实经典,生涩又自信,粗糙却美丽。

这部没看过的老剧和没认真听过的片头曲仍然携带那时独有的熟悉气质,瞬间感染了我。经典的剧集、电影、音乐都是一个时代的密电码,涵盖所有易触人心的信息。我很高兴对上密码,赶上了朋友们的进度。

来,朋友们,试着对一对另一个密码,听着它我会想起夏日的清晨去上学,脸被太阳晒得发烫,微凉干净的风却又一直在身边流动。你会想起什么?这个曾经觉得听俗了的歌和歌手,在漫长岁月后用品质证明了是我俗,而它和她是通俗而不俗的,看山又是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