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刚参加工作的我被分配到二连口岸站。那里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只有列车到达时,街道上才微微泛起一些人潮。但是,当国际列车到达时,不知从哪里忽然冒出那么多的人在路边摆着各种小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其中有很多拿着计算器来淘货的俄罗斯人。这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命脉。

当时,我们吃的蔬菜都需要父母从300公里以外拜托列车员捎过来。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最难熬的是工作之余的时间,漫长而寂寞。幸运的是,我入路没多久,单位附近的铁路工人文化宫建成开放了,里面有个图书室。多年过去,我仍然记得透过玻璃窗的阳光、长长的书桌和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我借的第一本书是台湾作家高阳的《瀛台落日》,那本书我心心念念很久了,终能得偿所愿,于是我几乎把业余时间全用在读书上。在书香的蕴藉下,无法安放的青春有了栖身之所,浮躁的心灵也渐渐安稳下来。在这间不大的图书室里,我也完成了从学生到铁路职工的身份转变。至今,我依旧非常感念那段美好的读书时光:物质上虽是匮乏的,但精神世界如此丰盈。

工作多年,我见过春运期间在一起时间不超过两天的夫妻;亦见过下雪时原本在参加婚宴的路上,却赶赴现场参加除雪的职工,因为“雪情就是命令”;更听闻结婚30年,夫妻一直两地分居,团聚不到半年,妻子不幸去世的伤心事……这些普普通通的铁路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鲜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事迹,只有经年累月的默默奉献和坚守。他们就像银色钢轨下的一颗颗石砟,像一台巨大机器上的小小螺丝钉。铁路人平凡却不流于平庸,渺小但绝不卑微。

工作之余,我对文学的初心未改,最大的爱好还是静下心来,泡一杯清茶,打开一本书,慢慢地读。读书的时候,我能卸下一身疲惫,让心灵在文字之间行走。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作为铁路人的我何其有幸,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在红尘喧嚣中保持头脑清醒,举止有度;在青春的流逝中说一句无悔,书写披星戴月、责任在肩。

“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心中存着完美的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近几年,我爱读毕淑敏的散文。她的笔触知性、细腻,遣词用句别有女性的柔美。也许铁路人的血液里注定缺少几分婉约,更需要坚强和执着。我们怀着远大的理想,过最朴素的生活。以平和之心对人,以淡泊之心对事,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业,这是我的生活态度。

“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何须花。”时光如水,流逝了我们的青春岁月;岁月如歌,拓展了视野、丰富着阅历;天道酬勤,必能收获内心的坚韧和从容。人生不会完美,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做平凡的、真实的自己,如此足矣。

供职于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供电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