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绵延千年的文化墨韵
打开福建省地图,闽北南平市建阳区的地理轮廓,宛若一张弓,穿行其间的铁路线犹似一支箭,弯弓搭箭之间,飞驰的动车已然利箭离弦,穿越了千年前的清幽书院和神秘的建窑遗址,牵引着厚重的历史,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建阳区的中心,浸染着武夷山灵秀之气的崇阳溪穿城而过,建阳的历史犹如那溪水,绵延不绝。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建阳建县,成为福建历史上最古老的5个县邑之一。历史的巨手在武夷山南麓的崇阳溪畔画了个圈,以此为起点,建阳走入煌煌史册,在卷帙浩繁的典籍里,留驻了文明的馨香,飘逸着文化的墨韵。
在这片沃土之上,两宋时期的22个书院遍布其间,文化昌盛,坊间对其有古代“大学城”的美誉。从南宋时起,建阳的雕版印刷术领先全国,麻沙镇、书坊乡印制的书籍数量冠盖华夏且物美价廉,引领潮流数百年,让众多的古代典籍“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只是高门子弟案牍上的雅物,也成为寒门士子科举入仕的宝典。空前繁盛的印刷业,犹如时代的巨大推手,将中华文明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古代先贤们成长于此、耕耘于斯,耀眼的星光灿烂了历史长空,将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镌刻在人类发展的册页上。这里诞生了福建第一位状元叶齐、法医学鼻祖宋慈和有着“程门立雪”之誉的理学大师游酢,更有中国理学最重要的开创者——朱熹。
朱熹,祖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长期在武夷山地区讲学。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武夷山北麓的沿山县鹅湖展开一场大辩论。这场史称“鹅湖之会”的激烈辩论,历经了800多年的时光,依然在中国思想史上回响着黄钟大吕之音。
在距离建阳区3公里处,有一个名曰“考亭”的地方,青山巍微碧水萦洄,朱熹人生中的最后8年就在这里讲学。为讲学修建的考亭书院,因为大师的存在,被永久地定格在历史的坐标之中。小小的考亭书院,虽然比不上当年煊赫一时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却也是众多学子顶礼膜拜的圣地,一批批学子趋之若鹜、纷至沓来,聆听大师的教诲,或为学术之争,朗声辩论;或为著书立作,激扬文字,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考亭学派”由此孕育而生,成为历史百草园中的阆苑仙葩。
建阳区往东30余公里,便进入了水吉镇的地界。水吉镇历史上隶属建瓯市,1940年单独建县,1956年撤县后划归建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藉着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神话”——建窑。建窑,为中国八大名窑之一,烧制工艺已经失传。如今,水吉镇的建窑遗址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凝视着900多年前建窑的残垣断壁,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柿色盏、乌金盏……一个个建窑名品,变幻着神秘炫目之光,绚烂地穿越了邈远的时空,至今依然令人遐思神往。
在建阳历经的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铁路的历史只有短短20年,虽是浪花一朵,却依然辉映着时代发展的光辉,留下了隽永的记忆。上世纪90年代初,横南铁路(现为峰福铁路一部分)开工建设,经过7年多的艰苦奋战,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建阳的铁路历史掀开了全新的一页。2016年6月28日,合福高铁开通运营。建阳从此跨入了高铁时代,几代铁路人的夙愿,一朝圆梦。
沿着时间的河岸回溯,当年崇阳溪畔樯帆云集、轴舻连云的盛景早已不见了踪影,热闹的船工号子已消失在时间流水的波涛之中,侧耳聆听,却有汽笛声响彻行云。高铁正延续着建阳人的铁路情缘,新的梦想抖落了仆仆风尘,渐次美丽绽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