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在中东铁路首次听到《国际歌》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身份到莫斯科采访。途经哈尔滨时,因战争阻隔,他在哈尔滨停留近60天,下榻于今道里区地段街的福顺客栈。
在哈尔滨,瞿秋白有几位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同学,他们都在中东铁路工作。通过他们帮助,瞿秋白一行在哈尔滨结识了一些俄国朋友,其中有在中东铁路工作的官员和俄国共产党员。在此期间,他还在中东铁路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中东铁路所属部门有中国人,也有很多俄国人,而俄国人中有许多布尔什维克。这些布尔什维克经常在中俄工人中宣传马列主义,在鼓动中国工人同封建主义作斗争的同时,也和他们一起反对沙俄以及在哈尔滨的残余势力。瞿秋白到哈尔滨时,正值中东铁路最后一次全线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成功驱逐了掌控中东铁路的沙俄分子霍尔瓦特,取得了胜利。
1920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三周年纪念日。瞿秋白应邀参加了中东铁路工人联合会举办的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会,在此,他接触了一些布尔什维克。会场设在联合会预备开办劳工大学的新房子里,会场里的人员热情高涨,全体与会者齐声高呼“乌拉,乌拉(万岁)”,并全体起立,高唱《国际歌》。这是瞿秋白第一次听到《国际歌》,歌声庄严、高亢、雄壮,那豪迈的歌词和激昂的旋律使瞿秋白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当即他便萌生了翻译《国际歌》,将它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想法。他在《饿乡纪程》一书中写道:“《国际歌》声调雄壮得很1
1923年初,瞿秋白回到北京后,着手翻译《国际歌》。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季刊第一期上,发表了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从此,《国际歌》在中国大地上唱响。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省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他是昂首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的。
本文图片由王树元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