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之上故事多
今年是京广线建成60周年。自1957年通车以来,京广线跨越黄河,共使用了3座铁路大桥,分别是已经废弃的黄河第一铁路桥(以下简称一桥)和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以下简称二桥)以及目前正在使用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以下简称三桥)。60年来,3座大桥上发生了许多故事,而养护3座大桥的郑州铁路局郑州桥工段职工,也与大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58岁的董宝兰于2014年退休,退休前是桥工段教育科副科长。通过她的讲述及查阅一些资料,笔者了解到烈士苏清喜、魏化朋的事迹。
1987年12月22日,桥工段职工在二桥20号桥墩桥面安装内侧人行道的立柱和栏杆帽。中午12时40分许,一名杜姓职工不小心掉到桥下,落入水中。正在现场作业的职工苏清喜、魏化朋一看有工友落水,立即奋不顾身地跳到水中救人。杜姓职工得救了,苏清喜、魏化朋两人却再也没有上来。工友们顺着河边向下游,一直找到东面的花园口,也没找到他们。为纪念他们舍己救人的事迹,人们在五龙峰上建了一座纪念碑。30年来,两位烈士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的事迹激励着后来的桥工段职工努力工作,确保了大桥和铁道线的安全畅通。
笔者还了解到桥工段原党委书记张海峰的经历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张海峰生于1928年,16岁参军,从骑兵到铁道兵,参加过平汉战役、淮海战役,历任班长、排长、参谋、政工员、教导员、团副政委,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后到桥工段担任党委书记。当时在“文革”后期,面对困难局面,张海峰一头扎进基层生产班组,深入职工群众,到现场了解实际工作情况,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982年8月2日,黄河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汛情,水流量达到每秒钟15300立方米。“水情就是命令”,张海峰立即组织职工赶往黄河大桥。当时,水面上浊浪滔天、洪水咆哮、震耳欲聋,桥身被洪水冲得剧烈抖动,情况万分危急。该段干部职工发出“人在桥在”的铿锵誓言。最初,他们在桥墩附近抛下的大量片石,一入水便被湍急的大水冲得无影无踪了,根本无法阻止肆虐的洪水。洪水继续威胁大桥的安全,险情在加剧,越来越猛的洪水将越来越多的树木和杂物卷入其中,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桥墩,险情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和洪水激战数小时的干部职工已经非常疲惫,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铁路局领导、守桥部队官兵和兄弟站段的干部职工及时赶到了,参战的铁路干部职工和人民子弟兵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经过整整四天四夜的激战,凶猛的洪魔终于被坚定勇敢、无私无畏的军民勇士们击溃了,黄河大桥安然无恙。
2006年,经过整合的郑州桥工段涵盖了原黄河桥工处、郑州工务段、许昌工务段和开封工务段4个单位的设备,全段职工4000人,是郑州局工务系统职工人数最多的单位。如今,担负“三桥”养护维修任务的是该段下属的4个车间,其中,桥上京广线由海棠寺线路车间维修,大桥主体由黄河桥梁车间维修,桥上郑焦城际铁路由郑州高铁线路车间维修,大桥的引桥由郑州高铁桥梁车间维修。
半个多世纪以来,担负郑州黄河历座铁路大桥线路、桥梁维修任务的郑州桥工段几代养路人,继承“二七”光荣传统,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精神,仔细巡检,精心养护,确保了钢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为服务经济建设和铁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