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我的2017

2017-12-15 11:14:5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董志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写的,时光如白驹过隙,总是转眼即逝, 2017年也在忙忙碌碌中圆满画上句号。站在岁末年初,回首这一年自己的点点滴滴,我的心里充满了感谢、感动和感恩。

这一年的工作充实无比。还记得今年4月初,在公司承建的西安地铁四号线施工现场采访的那段经历,党工部从年初就把今年的重点项目进行了梳理,提前介入,注重策划,多方联系媒体,提高宣传效果。西安地铁四号线项目负责施工的 “国内首例盾构机全断面富水砂层中下穿高铁客专”成为了党工部宣传的首选目标和重点突破口。我们在现场采访过程中,亲眼看见了公司斥资2000余万元引进的“自动化监测机器人”,也见证了项目部家人们勇于创新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该项目盾构施工如同在沙丘里打洞,沉降控制是国际性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如果不能把沉降控制5毫米内,高铁道岔的变形就有可能导致通过该段的列车脱轨,危及旅客的生命安全。巨大的压力像一张无形的网,然而,新时代的三公司人面对困难没有选择逃避,以公司技术专家团队为后盾,凝聚集体智慧,终于战胜了困难,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我不禁为公司强大的科技实力而自豪,为三公司人勇于跨越的精神喝彩!该项施工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等多家国家级新闻媒体报道。我们撰写的《自动化让沉降无所遁形——中铁七局三公司西安地铁盾构机安全穿行记》在《中国中铁》《人民铁道》《中国建设报》《中国交通报》发表。其中,央视科教频道《科技之光》栏目以《当地铁遇到高铁》为题,对该项施工做了时长13分58秒的专题报道,在公司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这一年,除了充实的工作,学习同样忙碌而快乐,让人收获满满。7月中旬,在中国中铁党校,我参加了中国中铁第三期骨干通讯员培训班,亲耳聆听了国家重点媒体记者的授课,感觉眼界大开,犹如一个哼唱惯了民谣的乡村歌手进入了北京歌剧院,和艺术大咖们面对面交流,《工人日报》高级记者、新疆记者站站长李元程老师的经典作品朗诵版《也许今生不再相见》被我专门收藏到手机里,每听一次就感动一次,每听一次都有新的收获。《人民铁道》报社副社长樊小虎老师的佳作《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也同样给我的写作思路一次全新的洗礼,我明白了原来新闻也可以写的像诗歌那样美!

于是我拿起笔,写下了《抗洪一线成砥柱 搏击风雨勇担当》《世界那么大,我却特别恋家》《牢筑“三道防线”,防止人才流失》《别尔德别克大叔的笑容》《爱心资助让阿尔娜重返校园》《班组长入寻技术专家库”》等新闻作品,分别发表在各级重点媒体,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这一年,公司还发生了两件救助员工生命的壮举。年初,公司员工魏鑫的孩子不幸身患白血病,公司内外集体爱心捐款救治,我们撰写的《如果爱心是一种病毒,请让他肆虐这片土地》文章转发过万,评论数百。临近岁末,公司内外又一次同心协力,演绎了一场异国生死大救援,共同挽救在非洲刚果(金)施工的员工刘星,我们撰写的《现实版战狼上演》也在公司内外再次引起巨大反响,让公司员工们时刻感到身处在这样一个“视员工为亲人”的大家庭无比的幸福温暖。

这一年,也有很多的人和事,时时感动着我,让我心中始终充满着感恩。感恩家人无私的付出,感恩领导和同事们热情的帮助,感恩好友们慷慨的馈赠,感恩我们这个小团队默契的合作。

2017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永远难忘的一年。许多年后,当我回想起我的2017年,我还会记得这一年最让人振奋精神的是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最火爆的电影是《战狼Ⅱ》,最流行的网络语言是“厉害了我的哥”,最好看的人是我老婆!

2018年,我将继续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体验读书的乐趣,我要用手中的笔和行囊中的相机继续讲述更多一线劳动者的生动感人故事。

再见!2017!你好!2018!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