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深处意气平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作品《一个人的房间》中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是的,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在阅读时,我还讲求一种意境,尤其是在阅读传统的纸质书籍时,我会用红颜色笔在书上做若干记号,画一些杠杠、做一些眉批之类,所谓“不动笔墨不看书”。有时还会将自己认为书中写得比较精彩的地方折上,以便以后翻开永远记得那个最出彩的段落与句子,而那些已然发黄、颇有年代感的书籍纸张,则记下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思想和成长。
如今刷屏时代的阅读,阅读之后这些弥足珍贵的遗存和痕迹却全然不见了,阅读没有了记忆,找不到阅读纸质书时的那种意境和感觉。而且我个人的读书习惯是,一般在三种情况下不去读书:一是心境摇曳时,二是功利浮躁时,三是心绪纷乱时。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仿佛先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马声无一入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心。
曾经有一位名人,青年时代为锤炼自己,专拣市井嘈杂之处读书,这种大境界,非我等常辈所能修得与企及。在我看来,片刻宁静,一室温馨,对于阅读是何等重要。现时求生存的仓促步履、财富积累的种种焦虑,扰乱了众生心灵的止水。本来,于时光的余白处,慵读几页小书,犒赏一下干渴的灵魂,总不为过吧,可如今日常的纷扰喧嚣里,早已插不进须臾的宁静。
于是,我早已习惯于将深夜作为静心读书的时段。这时,人已去,茶已凉,不久前还热闹非凡的居室骤然阒静下来。此刻,月华似水,佳期如梦,遂将手机关了,捻亮床畔一盏青灯,选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或半躺半坐,罗衾掩住半个身子就可以了,至于是否举头望明月或者从记忆深处觅出几行禅意、古意,那无非是兴之所至的事情,但我很容易沉浸于静夜读书本身的意境中去,自己有时竟浑然不觉。
阅读的书是事先已然选好了的,早就安放于枕下,不必特意从书架上抽取,也用不着书签指路,一下就能翻到我所要阅读的地方,这动作感觉就像手巧的售货员一样娴熟,不紧不慢地接着昨天的阅读,倘若是情节引人入胜的小说,我可以一口气读上三五十页。倘若是美文佳篇,品上几页就足矣,不必过多。像当年学生时代读契诃夫小说那样,通宵达旦不眨眼读到东方之既白,那样是不可能的,因为明天一早还得上班。当年焚膏继晷的苦读对我来说已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我不再去想那些,只是用宁静的读书为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雅的休止符已经令我颇感自豪,哪怕只读三五页,也已满足,关键是获取一份安然的心境,心甘情愿地去作精神麦田里最后的守望者。
不知怎的,忽然就想起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回忆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天气很好,格雷夫人的父母正在远处的花园里游猎,笑闹之声由窗户潜入寂静的室内,而格雷夫人却独自静坐在窗边,阅读柏拉图记载苏格拉底关于死亡的精彩篇章。作者十分好奇,而格雷夫人回答他道:“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中所得到的多。”
此刻窗外岁月静好,夜色渐浓。不知不觉中倦意袭来,于是合上书本,塞于枕下,坦然入眠。
三更有梦书当枕,读书深处意气平。在梦乡里,我因气息若兰的一枕书香而露出一丝安恬的微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